公元前年前后的某个春日,晴朗的天空中喜鹊报喜,墨子见此情景,不禁沉思:为何人类不能像鸟儿般自由飞翔呢?
在仔细研究了鸟儿翅膀的流线和震动的频次,经过数次调整,墨子终于耗时三年将木头精心雕琢为鸟,并配以绳索控制方向。然而,登临长空的木鸢只飞了一天就“落地而亡”了。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中,正在“墨子与木鸢”画前驻足的参观者。潍坊市摄影家协会
这便是《韩非子》中所记载的墨子以三年造木鸢的故事。虽然在思想家、发明家墨子心中,这只木鸢“不如为车輗者巧也”,远比不上车子实用和巧妙,却完成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登上历史舞台的“首秀”。
墨子之后有鲁班削竹木为鹊、王莽“取大鸟翮为两翼”以窥匈奴,以及垓下之战中韩信令风筝载人奏楚歌等记载……生逢乱世的风筝,是早期空战中的“侦查兵”,承担着传递信息、*事作战的功能。
山东微山出土的西汉二层楼阁画像石(拓印版),楼阁的上方有大鸟与人并行的图腾。(图源网络)
步入唐宋,随着手工业和制造业的空前发达,纸制风筝、绢制风筝等轻薄而精美的形态应运而生。有的宫廷工匠将琴弦安装在风筝上,使其迎风飞翔时可以发出古筝般动听的乐声;更有甚者在风筝上悬挂灯笼,夜幕低垂时宛若流星般。
小小的风筝俘获了达官贵族的心,宋徽宗便是风筝的“头号粉丝”,曾主持编撰《宣和风筝谱》,相传记载了余种风筝图样。
电视剧《清平乐》中少年宋英宗和少年圣烈皇后高氏放飞了一只大雁风筝,即来自开封省级非遗宋室风筝,由第六代传人宋长虹制作。(图源网络)
后来,风筝更是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了西子湖畔“桥上
少年
郎,竞纵纸鸢”的盛况。放风筝,成为人们春日踏青的竞赛项目,和蹴鞠、马球等相似,在游乐之余亦可获得强身健体的功效:“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火。”
杭州钱塘江畔的滨江跑道,每逢春天开满樱花,是人们进行晨跑、踏青、放风筝等户外运动的好去处。图虫创意
明清时期,风筝的装饰手法变得更为丰富,也随之涌现出一批精工细琢的风筝匠人。在匠人眼中,制作一个风筝需要历经扎制、裱糊、绘画和放飞四道工序。
扎制骨架是风筝制作的基础,以阴干两、三年的四川或江西毛竹为佳。有水分又有油脂的竹篦,经劈料、烤型、修正等,凭借良好的柔韧性方能适用于十字、米字等多种结构。
风筝骨架(图源网络)
清末民初,魏元泰将古建筑学中的榫卯结构应用到风筝扎制中,创新出“能屈能伸”的天津魏风筝。近一尺长的风筝,凭借“穿眼带榫、前后见平”的龙骨,竟能折叠、收纳于小信封中,足见精巧与便携,就连溥仪也曾订做过。
风筝魏第四代传人魏国秋制作可拆卸的金鱼风筝。(图源网络)
“粘糊牢固、齐整边缘”是裱糊的诀窍,而荷花、龙凤、蝙蝠、蟾蜍等栩栩如生的绘画纹样,更折射出了“观物取象”的传统美学。
绘制风筝面(图源网络)
基于对各种动物长期的细致研究,来自开封的汴京宋室风筝造型逼真、手绘精细,鹰翅有矫健的翱翔感,蝶翅有微微的抖动感,鸟尾则有优美的飘逸感……正如第五代传人宋天亨所言:“天空是活的,因为有风筝。”
汴京宋室风筝中精巧的蜻蜓风筝(图源网络)
最后一环的放飞,才是检验风筝真本领的时刻!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大要点:
清代齐健隆所绘制的天津杨柳青年画《春风得意》中国美术馆
当抗水性强、着色性好的尼龙绸或塑料等复合材料加入“风筝*团”,声光电等现代元素装点着大大小小的风筝节庆……革新的背后,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匠人精神,锻造着中国千年以降的飞天梦。
阳江风筝节上的动感夜光风筝南方网
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走到今日的中国风筝,衍生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潍坊、阳江、北京、天津、南通及开封等主要产地。究竟谁能稳坐风筝界的“头把交椅”?
中国风筝地图华夏风物
每年春天,享誉世界的潍坊国际风筝节总能登临热搜。因为这里不仅是全球70%的风筝的产地,更重要的是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都能被“送上天,与太阳肩并肩”。
每年潍坊风筝节时,天空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风筝。(图源网络)
天上飞的燕子、蝴蝶,地上跑的虎豹,水里游的锦鲤,以及仙鹤童子、麻姑献寿等传统工笔画风筝,是“东道主”潍坊的经典“秀款”。
若是在天上看到暴走的篮球运动员哈登、伊藤润二漫画中出走的恐怖头颅,又或是《西游记》中唐三藏和他的三徒弟,也不要大惊小怪!还有章鱼率领的胶东半岛海鲜大队、“试飞成功”的巨型航母,乃至超过平方米的年画风筝,都正在赶来……
不要怀疑!这些真的都是风筝,超大型软体风筝,没有风飞不起来的那种。(图源网络)
长70米、宽45米的“连年有余”年画风筝,起飞的瞬间拉力高达10吨,需要靠铲车才能飘起来。(图源网络)
集结了世界各地“武林高手”的潍坊风筝节,通过无数造型奇特、脑洞大开的巨型风筝,聚焦着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们的目光,也展现了山东人基于“大”字的朴素消费观——风筝放都放了,为啥不放个大的?
潍坊人将对风筝的爱投入到了方方面面,连火车站也修建为蝴蝶风筝的形状。图为潍坊站效果图。齐鲁网
自年以来,潍坊风筝节已举办了40余届,其间还偶有“风筝冲浪赛”等将古老的风筝与现代极限运动结合的新形式。作为中国最早冠以“国际”且得到世界瞩目的大型地方节会,潍坊“硬核”耍风筝的背后,是扎实、精良的制作与放飞技艺。
美式冲浪风筝(图源网络)
立体风筝和串式风筝的“结晶”——龙头蜈蚣风筝,便是潍坊走向世界的“头号功臣”。工艺繁杂的龙头蜈蚣风筝,相传最初是给乾隆皇帝贺寿“放晦气”的物件。20世纪80年代,被时任美国风筝协会主席的大卫·切克列看到,间接促成了首届风筝节的兴办。
清宫旧藏纸制龙形风筝,双眼还可活动。故宫博物院
与定于每年4月第三个周六举办的潍坊风筝节不同,阳江风筝节在每年的九九重阳。告别了湿热的春夏,天高风劲的爽秋才是岭南人放风筝的好时节。此时,飘满天空的纸鸢,亦是人们“遍插茱萸少一人”,遥寄相思的媒介。
阳江文化艺术博览会展示的龙头蜈蚣风筝。图虫创意
阳江风筝的关键词,在于“炫技”。作为南海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和补给站,其独有的特技风筝,延续着留洋谋商的人们开拓创新的冒险精神。
阳江风筝节上的四线特技风筝。《阳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