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之始的春节期间的“灯节”,既有家家户户的上灯,张灯,会灯的仪式,又有群体性的观灯,玩灯,闹灯的活动,同时,还流行着“送灯”的祈子习俗。
生儿育女,生殖繁衍,不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后继有人的标志,同时,也是关係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因此,在民间就产生流传了“麒麟送子”的“送灯”习俗。
我国民间流行的“麒麟送子”传说,由来已久。据晉王嘉《拾遗记》云:孔子将生前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麒麟,乃仁义之兽;灯,从“丁”从“火”,谐音“丁”,有“人丁兴旺”之寓意。“麒麟送子”之“送灯”活动,就是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贵子,且子孙贤德。
一般来说,健康男女青年结婚后,正常在一二年时间内就会添个宝宝,给家庭带来欢乐。如果结婚几年了,还未生育,家中父母就会烦神唠叼,左邻右舍也会暗地议论。于是,娘家,婆家庄上的亲朋好友希望给这家发个“喜”兆,就有了“送灯”的动议。
“送灯”活动的主办人,在事先与“送灯”人家沟通达成意向后,便开始准备了。先是要从人丁兴旺的人家物色一个幼童做“灯宝”(谐音“灯保”),然后从这户人家偷(拿)走一只马桶盖子(谐音“给子”),或菜钵子(谐音“拨子”),水舀子(又称“水端子”,谐音“要子”,“多子”),大碗(寓意扣子),铲子(谐音搀子)作为吉祥物,并放上煮熟染红的鸡蛋(喜蛋),红枣,花生(寓意“早生贵子”)等物用红绸包好。再就是请扎匠专门扎一只背上骑着童子的“麒麟送子灯”和四只小红灯笼就行了。
到正月十三上灯,或正月十五元宵晚上,事先组织好的“送灯”队伍,便有的双手扛着送子麒麟灯,有的两肩骑着小灯宝,有的手上拿着红绸包,提着小灯笼,一路吹吹打打,来到送灯人家。
“送灯”人家自然是彩灯高照,鞭炮齐鸣,迎接“送灯”队伍。送灯队伍便高高举起“麒麟送子”灯在庭院内,堂屋里环绕一周,然后将四只红灯笼分别掛在媳妇的房门口与床栏边,并把红绸包放到床上。这时,小灯宝飞快爬上床,蹦啊,跳啊,满床滚啊,再打开红绸包,将鸡蛋,红枣,花生,洒潵得满床都是。于是,新媳妇房内欢声笑语,“麒麟送子”,“早生麟儿”的祝福不断。而新媳妇则一把将小灯宝搂入怀中,又是亲又是抱,又是递红包,一派祥和气氛。
如果来年,新媳妇果然怀孕生育了,则给孩子起的名字要带个“灯”字,或小名就叫“灯宝”。同时,要“还灯”:不仅要给灯宝家謝以厚礼,还要请“送灯”的人吃喜酒。有时,还与灯宝家中以亲友关係来往走动。
自然,麒麟送子的“送灯习俗,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它也反映了我们先民希翼“人丁兴旺”的朴素愿望。进入新社会,新时代的我们,自然应该具备新的生育观,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于家于族,于民于国都是有益的,值得大力倡导。(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