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写小古文追竹林七贤,她领学生追逐传
TUhjnbcbe - 2023/10/18 17:46:0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语文老师刘红艳的学生都能熟背《桃花源记》《赤壁赋》《岳阳楼记》《琵琶行》《庖丁解牛》等古文。她的学生也爱写小古文,22篇作品曾获全国小学生小古文读写大赛一二三等奖。她的学生有个性,别人追明星,他们偏爱“竹林七贤”。她的学生爱品诗,制作《古诗文讲评》微课课堂70多集,每一集都折射出璀璨的中华文化。从教17年,刘红艳将古文学习融入日常教学,唤醒语文之美、课堂之美和教育之美。她在新加坡执教华文期间,将中国文化远播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当地师生建立文化链接,扬中华之风。《世说新语》是三四年级必修课刘红艳在学校的图书角阅读。记者彭年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近日,武汉经开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钟瑾萱在研学旅行时,被导游讲解的赤壁历史故事点燃,她流利地背起《赤壁赋》,并侃侃而谈,惊艳了团里的中学生们。“刘老师早就教过这些,我们不仅会背,还会品能仿写。”钟瑾萱自豪地说。本科主修汉语言文学、研究生主修外国文学的刘红艳说:“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和好奇心最盛的时候,都说要文化自信,孩子们对中国文化了解得越早就会越自信,根栽得越早将来就越枝繁叶茂。所以我尝试从小片段入手,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引入古文拓展。”在反复研究和尝试中,刘红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我一般会拿《世说新语》作为入门教材,因为它的文章篇幅短、故事性强,孩子们很感兴趣。在《世说新语》中,有些人物是反复出现的,我就打乱了编排顺序,将描述同一个人的文章放在一起。比如曹操在言语篇、容止篇等篇目都出现过,我让学生综合所有描写他的文章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一些人物后,我会引导他们由人物过渡到时代。比如学完‘竹林七贤’后,我们会研究魏晋这个时代究竟有什么特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人物。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分析人物、学会审美。”刘红艳说。在古文的熏陶下,班上学生们的早读和假期作业都与众不同。早读时,孩子们齐声背诵古文,暑假时,孩子们认真分析古文。慢慢地,孩子们不满足于短篇故事,想要学习初、高中的长篇古文。刘红艳便从情景入手,带着他们走进《桃花源记》的村落里、《赤壁赋》的月光下、湖心亭的雪景中,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用小古文记录生活中的趣事语文老师刘红艳在准备上课的内容。记者彭年摄在诗词方面,刘红艳也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一位诗人,一组作品,一种文风,一个时代,一种精神,一国文化。从《诗经》开始,以文脉为框架,以著名作者为节点来规划课程。选定有代表性的作品后,她给学生们分析诗歌的模版,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录制微课。目前,由学生们自己制作的古诗词微课已有70多集。“要分析一首诗歌,首先要去查背景,因为任何的诗歌不能脱离朝代和事件。背景讲完了以后,就可以从语言、手法、作者的情感等各个角度去品析诗句。最后自己再进行拓展,比如和作者的其他作品对比或者跟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对比。学生做一次这样的微课就能知道怎么品诗歌,并且用到自己的阅读中。”刘红艳说。她带过的每一届学生,至少要“结识”50多个古人,涉猎多则小古文,学习并积累古诗词余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屈原、司马相如到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孩子们在古典诗词中赏语言之美、品形象之美、悟文化之美。“张氏子甚有才。思如泉涌,文若锦绣。每作文,一气呵成,似夜阑中昙花,卓尔不群;又似繁花锦簇,灿灿生辉。书罢,常以其文震师长”……赏析之余,刘红艳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大家把生活中的趣事用古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刘红艳则将这些作品印制成册。孩子们仿写的22篇小古文曾获得全国第四届小学生小古文读写大赛的一二三等奖。诵之不足,爱不释手,于是实地寻访,节假日她的学生更愿意赴文化之旅:游*州赤壁,感苏轼情怀;登“岳阳楼”,赞范仲淹之抱负;访“醉翁亭”,悟欧阳修之“醉”;寻“桃花源”,探陶渊明之仙境。以文化养德,在实践中领悟中华文化魅力刘红艳和学生的合影。记者彭年摄作为一名班主任,刘红艳独创出一套“以文化养德”的德育模式。“传统节日里的德育”是她打造的品牌。端午节,他们读《离骚》,演《渔父》。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屈原的慷慨悲壮,在演绎中体悟屈原的爱国情怀。他们写辞赋,为学校的后花园创作《香草园赋》。中秋节,他们读苏轼传记、研究苏轼诗文、办飞花令大赛、写赞苏轼的诗篇,感悟东坡“豁达超然”的文人风骨。元宵节,他们制灯笼、搓汤圆、猜诗谜、放孔明灯,让孩子们感悟“家”,理解“爱”,体味“家国”情怀。“天文历法中的德育”是她开发的另一个系列。他们研究天干地支:绘本图解干支纪年、月、日法;观星象演五行;干支推算生辰八字。他们将十二生肖编成歌、二十四节气编成有趣的故事。他们手绘十二时辰钟,手工制作的日晷在太阳下实验,和北京时间相差不到15分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历史镜鉴中的德育”是她育人的另一个举措。在古文教学中,她会着重挑选唐宋和清末的作品,探究中国历史。“一个是我们最繁华最灿烂的时候,一个是我们最屈辱的记忆。甲午战争、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一对比就会明白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刘红艳一直坚信优秀的古诗文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学之美,是审美价值的学习模版。“有学生问:‘写景时是写整体还是先写局部?’我带着他们探究古诗文《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分析从‘阡陌交通’到‘男女衣着’,从‘上下一白’到‘湖心亭一点’,我们可以从一流的文学中找到各个角度的美。”她发现班上学生开始追星后,让孩子们从外貌、才华、气度、学识、思想等各方面找一找某明星“小鲜肉”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的不同之处。大家讨论后受益良多,纷纷开始追“魏晋之星”。开拓国际视野,扬中华之风刘红艳在新加坡执教华文期间写的日记。记者彭年翻拍年8月,刘红艳代表湖北省参加中国和新加坡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在“圣安东尼小学”执教华文,在新加坡教育部编撰华文教材。刘红艳深刻感受到海外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眷恋,她受新加坡教育部邀请,做了一场介绍中国教学特色的专题报告,展示了一节具有中国特色的华文课。她撰写教学日志《我在狮城看教育》,为武汉的师生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在马来西亚的师生来访时,她和学生带着他们参观东风技术中心,介绍车都文化,弘扬武汉精神。学生们写诗歌、画明信片寄给马来西亚的学生,与他们保持交流。刘红艳说:“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一点一点地浸润和积累,对孩子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对学习有没有用,而是对自身成长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武汉经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她是点灯人,是传灯人,亦是守灯人。她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灯火。以下10篇小古文,皆为刘红艳届毕业生于小学五年级时所写(记者杨幸慈整理)视罚而定周楚桓吾同窗张氏,名书昊,性甚缓。次日,吾班试,试将毕,张咬笔皱眉,不知如何作文。师怒,曰:“未竟,罚10篇!”闻之,张汗如雨下,起笔狂书,瞬间文成!性缓乎?性急乎?视罚而定!陆黑脸陆先哲陆先哲形陋,面至黑。人尝笑之曰:“汝乃卖炭、烧窑者乎?黑如此!” 陆应声答曰:“汝辈饮水,吾饮墨,是以面黑如此!”吾声余晓宇吾乃余氏子,发蓬乱,鸟雀几可筑巢于内。声粗,低且沉,有“鸦声”之称。吾尝诵一文,此文本情欢,经吾一诵,遽转悲怆之音。师笑叹曰:“此乃魔音,可逆乾坤,转风云。”球王邹鑫林中华邬氏子,甚爱蹴鞠,诸儿常称“球王”。一日,球王与诸儿赛,邹得球,于人墙中奔突,如鱼得水,似泥之鳅,球若胶似漆,未尝离脚,人叹曰:“球王之名不虛也!”好高骛远蒋亦杰汉乔,人称“开心果”。一日,翘首东昂,神气傲然,云:“吾有大志也,堪比魏武!”不慎,跌于地,若壁虎贴于墙。师见,笑曰:“此乃好高骛远也!”性宽缓蒋亦杰书昊,性宽缓。一日作文,锁眉,眯眼,敲笔。沉思半晌,未落一字。师见,急跺脚,道:“未完乎?”昊摇首,哭诉:“思绪万千,不知所取。”良久,仍未果。师哭笑不得,曰:“作完,白首矣!”蚊杜欣远此虫甚扰,绕人周身啜血,奇痒。夜眠,其声嘤嘤,不绝于耳。奋起捕之,蚊小,且诡,常不得,恨焉!泪之所钟张庭月周楚桓身长五尺六寸,善哭,见者叹曰:“泪如泉涌,声如狼嚎。”余曰:“古情之所钟,在王戎之辈;而今泪之所钟,正在周氏。”吃货若雅罗可欣吾班有吃货,名若雅,一日,若雅远闻香,出寻之。见肥美蒸豚于前,嘴渗涎,目视菜不转,少焉,豚只余骨架矣。吾闻此而笑曰:“汝之名号,可谓实也!”王希锦嗜学书秦悦兮王希锦少时颇慧,嗜临帖。余素闻其名,幸尝窃见其习字于斋:执笔一杆,以面伏案,饱蘸墨汁,俄,墨香四溢,龙飞凤舞间,“马”字一蹴而就,遂搁笔于砚,退至案后,细审之,面有愠色,双眉紧蹙;忽箭步案前,左右顾之,疾提笔润之。辍笔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艺痴者技必良。(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实习生李思睿通讯员范海洋)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小古文追竹林七贤,她领学生追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