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历代明君集南北朝篇两个对头刘义隆和拓
TUhjnbcbe - 2024/3/31 10:49:00

刘宋

宋武帝刘裕

宋武帝刘裕(年4月16日-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族人,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开国皇帝。早年出身十分贫寒,刘裕最初为北府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在孙恩之乱中初露其军事才能,及后更发起义军击败篡位的桓玄,恢复了东晋政权,并获得了极高名望,并在不久之后掌握朝政大权。刘裕趁南燕内讧之际而出兵灭燕,随后又平定了卢循之乱,并消灭了刘毅、诸葛长民及司马休之等异己,巩固了自己在东晋国内的地位。接著他又借后秦内乱之际而出师北伐,收复了洛阳及关中地区,受封宋公并得九锡,后来又进爵宋王,最终迫使晋帝禅位,篡夺了东晋政权,建立刘宋,正式开始了南北朝时代。

刘裕自他继王谧以录尚书事掌权起直至其去世,一直掌握著东晋以及南朝宋的军政大权,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

门阀士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令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保护其产业,刘裕则一改东晋以来对这种事宽松的规管,重订规管并展示公众,大大抑制了门阀豪强的兼并行为。及至会稽虞氏的虞亮藏匿一千多名脱离户籍逃亡的人,刘裕将之处死,连时任会稽内史的司马休之也遭免官。另刘裕又针对当时门阀豪强私占山泽,人民去砍柴钓鱼都受限制的问题,禁止豪强这种行为。刁氏一族向来富有,奴客亦多,在其宗族桓玄败死后被诛灭时,刘裕亦将刁家的资产都分发给人民,让人们按己力取用,赈济当时处于饥荒及战乱中的人民。刘裕亦于义熙九年(年)将临沂、湖熟原属皇后所有,用来资助其化妆品开销的田地分配给穷人。如此削夺了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用来资济人民。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刘裕选才用人不重门第而重其才能,故对于寒门出身的刘穆之一直予以重任,在收复建康后让他主持政局,大改官场之风,及至在刘裕领兵在外时更让其主掌中枢重任。刘裕在晋时见州郡推荐的很多秀才、孝廉水平都不合要求,于是上请申明旧制,以策试考核他们。至登位后更曾到延贤堂为各秀才、孝廉作策试。而曾与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的魏顺之在卢循之乱时因为不敢救援部将谢宝,反倒退却;魏顺之虽为功臣,亦是魏咏之的弟弟,但刘裕大怒之下仍将其处死,此举亦震慑其他桓玄之役中的功臣,都听籨其命令。

刘裕于义熙九年(年)再度实行土断,各地人民依界土断,只有侨居于晋陵的徐、兖、青三州人民不受影响,而当时很多侨郡侨县都在这次土断中被裁撤,重新整理了全国户籍,便利于统计藏匿人口及增加赋税收入。永初元年(年),刘裕更下令所有逃避户籍的人只要在限期内自首就能获赦,并免去他们两年的租赋,但凡有黄籍或证明文件的人都可恢复其原籍,再次减少国内藏匿人口。

刘裕消灭刘毅后,下令严禁荆、江二州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获利的,皆一律废除。刘裕即位后,下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都要到市场采购,照价给钱,不得向人民征调。又下令官员不可征去人民车牛,亦不能以官威逼迫人民献出车牛,另亦将繁多的交易税项作出减省,便利市场商业交易。

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进一步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平民百姓的痛苦亦有所减轻。

而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亦削弱强藩,集权中央,于是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另刘裕为防外戚乱政,下令有幼主的话都委事宰相,不需太后临朝。

刘裕的性格特征:

刘裕高七尺六寸,气质奇特。

刘裕行军法令严明,军队军容齐整,绝不扰民。而他在军事行动的分析亦常常精准无误,例如伐南燕时料定燕军不会据守大岘山抵抗,而慕容德果然否决公孙五楼守大岘的计划。命令朱龄石征伐西蜀时亦预计敌方会猜测晋军循内水进攻,必以重兵守涪城,于是指令要从外水进攻,改派疑兵引诱涪城重兵,以图直取成都。最终亦正如刘裕预计那样,朱龄石成功绕过涪城重兵,直取成都,获得胜利。

在生活上刘裕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不稀罕。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得到了美女姚氏(后秦天王姚兴的侄女),十分宠爱。臣下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宫去。后来刘裕进封宋公,东西堂将要放置以金涂钉钉制的局脚床,但刘裕以节为由而改用铁钉钉制的直脚床。又一次广州进贡一匹筒细布,刘裕因其过于精巧瑰丽,制作必定扰民,故此下令弹劾献布那郡的太守,将布匹送还并下令禁止再制作这种布。刘裕因患有热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温,于是有人就献上石床。刘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经很耗人力,大石头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将石床砸毁。刘裕更加下令将自己昔日的农具收起,留给后人。其子宋文帝一次看见,得知内情后大感惭愧。而其孙宋孝武帝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而建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有土帐,墙上挂著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袁称许刘裕有俭素之德,但孝武帝没有说甚么,只说:“老农夫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

刘裕不擅文才,故刘毅曾在宴会中特地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特意展示其文学造诣胜过刘裕。刘裕书法亦差,曾被刘穆之规劝,并在其指示下改写大字。

刘裕不信神祇,登位后更曾下令将民间庙宇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祇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

刘裕重恩恶仇,对其有恩者必有回报,对其有仇者也会毫不留情;昔日刘裕曾欠下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被刁逵抓著,王谧则去见刁逵,并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在桓楚任司徒,更获封公爵,甚为礼侍。刘裕义军攻下建康后,王谧仍任司徒,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但王谧既因在桓楚任高职,甚得宠待,故很不安心,最终出奔。然而刘裕没有向王谧问罪,并念及昔日恩情,请武陵王司马遵追还王谧,并让其官复原职。而昔日为其债主的刁逵,在桓楚任豫州刺史,并为桓玄收捕起义失败的诸葛长民。他在桓玄败后出奔,终被部下抓住,可是刁氏一族接著却遭诛杀,只有刁聘获赦,然而不久刁聘亦因谋反而被诛,令刁氏族灭。

宋文帝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年-年3月16日),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刘宋第三任皇帝。刘义隆生于东晋末年,南朝宋立国后,受封宜都王。宋少帝被废后获拥立为帝,即位后改元元嘉。刘义隆在位近三十年,在位期间,建立制度、赏罚分明、鼓励农桑,减免赋税力役,使得国家大治,“内清外晏,四海谧如”,此治世因其年号元嘉而称为“元嘉之治”。刘义隆亦锐意北伐,曾先后三次发起大规模北伐战争图收复北魏所占的河南土地,然而三次皆失败,其中发生在元嘉后期的第二次更让魏军南攻至江北瓜步,一度威胁建康。元嘉北伐亦对国内经济民生造成严重打击,《资治通鉴》对北伐的创伤写道“元嘉之政,自此衰矣。”

刘义隆在消灭徐羡之等权臣后下诏派大使巡行四方,奏报地方官员的表现优劣,整顿吏治;又宣布一些年老、丧偶、年幼丧父及患重疾而生活困难者可向郡县求助获得支援,更广开言路,欢迎人民进纳有益意见和谋策。刘义隆亦多次去延贤堂听审刑讼。元嘉十七年更下令开放禁止平民使用的山泽地区,又禁止征老弱当兵的这些伤治害民的措施,要求各官依从法令行事。另在历次天灾时都会赈施或减免当年赋税以抚慰人民。

刘义隆亦鼓励农桑,元嘉八年即下诏命郡县奖励勤于耕作养蚕的农户和教导正确农作方法,并将一些特别优秀的农户上报。元嘉十七年又下令酌量减免农民欠下政府的“诸逋债”,后更于元嘉二十一年悉数免除元嘉十九年以前的欠“诸逋债”,又下令租借种子口粮给一些想参与农耕但物资缺乏的人,更赐布帛奖励营治千亩田地的官民;元嘉二十一年夏季因连续下雨而出现水灾,影响农业,刘义隆除了下令赈济外,还在秋季命官员大力励农民耕作米麦,又令开垦田地以备来年耕作,并于元嘉二十二年重新开垦湖熟的千顷废田。

刘义隆重视文化建设,元嘉十五年(年)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今南京市北极阁)开设“儒学馆”讲学,使儒学与玄学、文学、史学合称“四学”;又于元嘉十九年(年)下诏建国子学,待一众胄子集合后于次年复立国子学,并于二十三年至国子学策试学生。不过,因北伐原因,刘义隆在在元嘉二十七(年)年又废止国子学。因陈寿所著《三国志》过于精简,刘义隆便诏命裴松之为其作注,并于完成后亲自御览,赞道:“此为不朽矣!”。

刘义隆的性格特征:

刘义隆身高七尺五寸,博涉经史,亦擅长隶书。他喜好文儒,对文士亦十分礼待,或加以亲任,甚至得刘义隆寛免罪过。

刘义隆生于京口,对京口亦留有特别感情,元嘉二十六年曾下诏以原本侨置于京口的州治北迁原地令当地不复当年繁华,从各州人民中招募数千户人充实京口,并赐予田宅。又因怀念当时生活,命找寻当年在京口生活的官民并一一上报,去世者则酌情赏赐其子孙。

史载刘义隆俭约,不好奢侈,既曾在元嘉八年下诏“直存简约,以应事实。内外可通共详思,务令节俭”,他本人亦曾经因老旧的乘辇蓬盖未坏和紫色辇席贵为由拒绝车库令更换的建议。但他却在元嘉二十三年修筑北堤建玄武湖,甚至想在湖中建方丈、蓬莱及瀛洲三座仙山,惟因何尚之反对而作罢;同年他又在华林园修筑景阳山,何尚之亦谏,认为应该给工人在盛暑休息一下,但义隆不肯,反称他们常常曝晒,在盛暑烈日下工作不叫辛劳。

会稽长公主刘兴弟是义隆嫡姐,义隆亦十分尊敬她,尤其怕她号哭,如就曾经带著武敬皇后为刘裕造的纳衣去哭骂义隆,终让义隆不杀徐湛之。刘义康被夺相权,外调江州时,会稽长公主亦曾要求义隆不要加害义康,当时义隆亦答应,并将二人对饮中的那壶酒赐给义康。然而刘义隆于瓜步之战后仍违背诺言赐死刘义康。

刘义隆一生正好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同时,恰巧二人都死于亲生儿子之手,几乎同步,二人棋逢对手,正是英雄相对之时。

南齐

齐高帝萧道成

齐高帝萧道成(年-年4月11日),字绍伯,南北朝时代,南朝第二个皇朝南齐开国皇帝。

他为政务节俭,实施检籍政策,清查诈入士族籍贯的寒人。与南朝宋的刘裕一样,在位仅四年去世,终年56岁。除了在政治上的功业,萧道成也广览经学、史学书籍,善写作文、书法和下棋。北宋的司马光评论他:“高帝以功名之盛,不容于昏暴之朝,逆取而顺守之,亦一时之良主也。”

齐武帝萧赜

齐武帝萧赜(年-年8月27日),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刘智容。南齐第二任皇帝,病死时54岁,葬景安陵。年号永明。武帝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说,“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县官长优量赈恤。”第二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在位第四年,他下诏说:“扬、南徐二州,今年户租三分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后,远近诸州输钱处,并减布直,匹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武帝还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武帝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他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齐武帝登基后,延续其父萧道成的检籍政策。那些被认为有假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称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便恢复原来的户籍,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检籍政策虽然增加了赋税,却严重伤害了庶族地主的利益。公元年富阳唐寓之为此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最终,在年,齐武帝被迫妥协,宣布“却籍”无效,对因为“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注的原状。武帝对于其后事,特意下诏说:“我识灭之后,身上著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袷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我入梓宫。祭敬之典,本在因心,东邻杀牛,不如西家禴祭。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设菜食。陵墓万世所宅,意尝恨休安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诸主六宫,并不须从山陵。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是吾所治制。”齐武帝时,还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大体而言,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他基本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对外崇尚节俭,努力实施富国政策。史称“永明之治”。

(萧梁是南朝第二长的朝代,但是没有明君。)

陈朝

陈武帝陈霸先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年-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时代陈朝开国皇帝。年接受梁敬帝的禅位建立陈朝,年-年在位。死后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

他在位仅二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属于南朝方面十分难得的英明君主,其个性节俭朴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在政治上宽政廉平,爱育为本,恒崇宽政,不行株连,怀柔攻心,诚贯天下。疆域有江南,岭南,交州数个省。在经济上,稳定保持了江南的发展。

陈文帝陈蒨

陈文帝陈蒨(年-年),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年-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

陈蒨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长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的儿子,深受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在梁末时期,陈霸先袭杀王僧辩,王僧辩旧部起兵反抗,杜龛派兵五千,攻打陈霸先家乡吴兴的陈氏亲族,陈霸先派遣陈蒨提早返回吴兴长城县,组织亲族建好防御工事,面对五千敌军,麾下只有数百人的陈蒨却神情自若、处之泰然,工事内的人心得以稳定,杜龛的军队围攻数百日,无法攻克。后来陈霸先驾崩,陈昌在北周为人质,皇后章要儿听从陈蒨心腹大臣侯安都等安排,称武帝遗诏命陈蒨入纂皇统,遂即帝位。

北周闻讯,为了制造内乱故意放陈昌回国。因道路一度为东梁所阻隔,天嘉元年陈昌才出发,因而写信要陈蒨让位。陈蒨很不高兴,说:“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侯安都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陈昌入陈境后,陈蒨诏令主书舍人沿途迎接,却在陈昌渡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其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只故障而溺死。丧柩至京师,陈蒨亲出临哭,追谥号献,风光大葬,又以子陈伯信为其后嗣。

陈蒨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恢复江南经济。此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史称“天嘉小康”。陈蒨勤民听政,旰衣宵食,因而是南朝皇帝中难得的明君。陈蒨亦在军事上彻底改变了南方梁末大乱导致群雄割据的面貌,他平定了盘踞湘郢对陈朝造成巨大隐患的以王琳为首残梁势力。并消灭了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等其他地方割据势力。陈蒨稳定了南方的局势,使得陈朝最终统一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

年崩,享年44岁,谥号为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在今南京栖霞区栖霞街道新合村狮子冲)。

陈文帝生前授予其弟陈顼重权,导致他死后嗣帝陈伯宗权力孱弱,后陈顼篡夺帝位,是为陈宣帝。

陈蒨有一名貌美如妇的宠臣韩子高,《南史》记曰:“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陈蒨在还是临川王时邂逅了这位美少年,从此让韩子高随侍左右,宠爱备至。基于这种暧昧事实,所以后世有些小说、戏曲藉题发挥,露骨地将二人描绘成同性爱关系,例如唐朝李翊的《陈子高传》(明朝冯梦龙的《情史》有节录)、明朝王骥德的《男皇后》等皆是著名创作。

陈宣帝陈顼

陈宣帝陈顼(年8月14日-年2月17日),又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年-年在位),正式谥号为“孝宣皇帝”,后世比照汉朝和西晋皇帝省略“孝”字,称“陈宣帝”,在位14年,年号太建。陈顼出生于南朝梁中大通二年(年)七月初六日(8月14日)。陈顼是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第二子,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弟弟,封安成王。他本来是皇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宠臣韩子高,被陈宣帝以谋反罪名杀害,韩子高死时三十二岁。年(太建五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在今江苏徐州附近)和寿阳,一度占有淮、泗之地,但最后在年被北周夺走。总的来说,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陈顼于陈太建十四年(年)正月初十日(年2月17日)驾崩,享年53岁。谥号为孝宣皇帝,庙号高宗。葬显宁陵(在今南京郊区)。

北魏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魏明元帝拓跋嗣(年-年12月24日),鲜卑名木末,北魏第二位皇帝,年—年在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登国七年(年)生于云中宫,天兴六年(年),封齐王,拜相国,加车骑大将军。天赐六年十月,生母刘贵人按子贵母死的制度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因而被其父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怒斥出宫。十月十三日(年11月6日),道武帝拓跋珪被其次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齐王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拓跋嗣在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10日)登基,改年号“永兴”,为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年),明元帝拓跋嗣进攻刘宋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夺取刘宋领土三百里。十一月己巳(12月24日),明元帝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拓跋嗣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其父北魏开国君主太祖道武帝拓拔珪的武功,后有儿子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灭北方诸国一统北方,媲美五胡十六国初期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功勋。因此拓拔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拓跋嗣谥号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年3月11日),鲜卑名佛bì狸伐。“佛狸”是官号,阿尔泰语系中büri或bri的音译,意为“狼”,“伐”或bg是官称,且是魏晋时期鲜卑诸部使用最为广泛的政治名号。北魏第三位皇帝(年12月27日—年3月11日在位),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魏道武帝拓拔珪的长孙,在位28年,谥号太武皇帝。拓拔焘即位时,只有十六岁,大臣们都拿他当小孩子看。于是拓拔焘决定先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令人刮目相看,北魏国力进入鼎盛。年,拓跋焘在连续两年突击统万城之后,占领胡夏的北部地区(包含首都统万),并一度攻下关中,胡夏虽迁都至平凉,却于次年(年)打败魏军并收复关中。北魏在年北伐柔然大获全胜之后,趁著柔然近十年都难以恢复的良机,把军队主力向南进攻,于年大败刘宋与胡夏的联合攻势,不但占领胡夏大部分的关陇领土(包含平凉、关中、陇西郡),更在年从宋军手中夺回河南四镇(洛阳、虎牢等),拓拔焘返回首都平城,祭告太庙并举行盛大的庆功典礼。撤退到上邽的夏主赫连定,虽于年灭西秦而稍微挽救了国势,并意图再灭北凉以维持胡夏,但却在年,被吐谷浑君主慕容慕璝袭击而俘虏。同年赫连定被送给北魏,拓拔焘将其处死,胡夏亡。年拓跋焘派军东征北燕,燕主冯弘在高句丽大军的保护之下,将首都人民全部东迁高句丽,而魏军主帅忌惮高军,坐看燕人东撤;北燕虽然灭亡,但只得空地空城,因此拓跋焘大怒之下处罚了征燕主帅娥清、古弼。年拓拔焘率大军围攻北凉首都姑臧,凉主沮渠牧犍出降,北凉亡。至此,北魏统一华北,与江东的刘宋王朝对峙,形成南北朝的局面。自前凉张氏以来,河西地方文化学术比较发达,号称多士。北魏自道武帝以后,政治上使用汉族高门,汲取不少魏晋典制。年,借由同年打败刘宋的威势,拓拔焘下诏,征聘关东地区的数百名士(多为领导地方的世家大族)入朝为官,也就是把山东郡姓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势力一网打尽,强迫他们到平城担任无薪水的官职,让汉人世族的势力与北魏政权相结合。当时被征召的名士高允,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征士颂〉来追忆、赞扬此盛事。[2]年北魏吞并河西后,又有大批河西文士进入北魏统治区域,不少人被征召到平城去做官,受到重用,北魏的儒学才开始兴盛。之后,拓拔焘又击溃吐谷浑、柔然,扩地千馀里。他一共七次率军进攻柔然,太平真君十年()大败柔然,收民畜凡百余万,柔然可汗远遁,北方边塞再度得到安静。他在-年对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人马死伤近半,又使军民疲惫,怨声不已。末期又刑罚残酷,使国内政治混乱。譬如崔浩修国史详实记载魏先世事迹,可能涉及某些鲜卑习俗和隐私,有伤体面,拓跋焘不惜发动国史之狱,将三朝功臣司徒崔浩处死,连清河崔氏与浩同宗者以及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遭族灭。事后拓跋焘说“崔司徒可惜”,有后悔之意;再如监国执政的太子,也在父子权力冲突下,被宦官宗爱的谗言害死。正平二年二月甲寅(年3月11日)拓跋焘被宗爱杀死,享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帝,庙号世祖。拓跋焘统治时期,氐、羌、屠各,以及所谓“杂虏”、“杂人”的各族暴乱非常频繁。太平真君六年(年)卢水胡盖吴在关中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发动的起义,声势最为浩大。盖吴建号秦地王,有众十余万,得到安定卢水胡刘超、河东蜀薛永宗的响应,拓跋焘调动强大的兵力才镇压下去。拓跋焘受崔浩、寇谦之影响,奉道排佛。镇压盖吴过程中,在长安佛寺中发现大量兵器,认为佛寺与盖吴通谋,太平真君七年(年),诏:“诸有佛图、形像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是为北魏太武帝灭佛,三武灭佛之一(另外两位是北周武帝和唐武宗)。拓跋焘天生将才,为人勇健,善于指挥。战阵亲犯矢石,神色自若,命将出师,违其节度者多败,因此将士畏服,为之尽力。有知人之明,常从士伍中选拔人才。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爱之人亦不宽假。他放弃父亲拓跋嗣筑边城防御柔然的政策,主动攻击柔然并获得成功。他自奉俭朴,而赏赐功臣绝无吝啬,几乎把资源都用在主动出击的军功赏赐之上。认为元老功臣勤劳日久,应让他们以爵归第,随时朝见饷宴,百官职务则可另简贤能。这样就保证了行政效率,使政治多少能健全发展。他倚重汉人,李顺、崔浩、李孝伯等先后掌握朝权,但个性果于杀戮,处死大臣后常懊悔自己太快动刀。

拓跋焘和宋文帝刘义隆是一生的对头,二人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不相上下的对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魏文成帝拓跋濬(年-年6月20日),鲜卑名乌雷,拥有直懃头衔,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四代皇帝。是魏太武帝的嫡孙,景穆太子拓跋晃长子。年-年在位,在位十三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新认为魏文成帝的鲜卑名乌雷的语源不详,但蒙古文《黄金史》中记载明朝初期的蒙古诸汗有兀雷帖木尔(ljeiTemür),ljei翻译为兀雷省略了中间的辅音j-,是因为在黄金史中ljei写成了lui,一般认为是讹写所至。《蒙古源流》提到的同一人,在清朝乾隆时期的汉文翻译为“额勒锥特穆尔”,反映了正确的蒙古语读音。但是阿勒泰语言中j-与y-之间的转化是众所周知的,正因为这样,ljei(Olga)在一些突厥方言中读作olya、olyo。德福(GerhardDoerfer)在《新波斯语中的突厥语与蒙古语因素》的第1册《新波斯语中的蒙古语因素》中列举了olga(意为“战利品”)的多种书写形式和用例,并指出这一名号是从动词词根ol-(意为“找到、获得、发现”)派生而来,罗新认为魏文成帝的直勤号乌雷也许与此有关。正平元年(年),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但宦官中常侍宗爱对太子多加干预,又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闲隙,宗爱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不曾想皇帝拓跋焘竟然相信了。继而下令整肃太子府,且诛杀了许多太子近臣。太子拓跋晃因此积忧成疾,一病而死,时年才24岁。后来魏太武帝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但宗爱一见到此,怕被皇帝诛杀,先下手为强于正平二年(年)三月弑太武帝。太武帝死后,朝廷欲立太武帝最年长的在世儿子第三子东平王拓跋翰为帝,但宗爱与拓跋翰关系不好,因此假立太武皇后之命,将拓跋翰杀掉,又假借皇后之命,将拥立东平王的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薛提杀死,然后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宗爱自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总督中外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大权在握。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于十月一日遭宗爱所弑。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动。羽林郎中刘尼、太子少傅游雅、殿中尚书源贺、尚书陆丽、尚书长孙渴侯五人密谋,十月三日(10月31日),由太子少傅游雅、源贺、长孙渴侯率禁军守卫宫廷,陆丽与刘尼一起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拓跋濬改元兴安。拓跋濬即位后,便诛杀了宗爱、贾周等人,都动用五刑,灭三族。兴安元年(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谥父亲拓跋晃为景穆皇帝,母亲闾氏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太武帝崇信道教,一度太武灭佛。兴安元年,拓跋濬下令复兴佛教。兴安二年,令建造云冈石窟。拓跋濬不再继续太武帝四处用兵的政策,停止南侵南朝宋,休养生息。但也有征伐。太安四年(年),拓跋濬亲率10万骑兵、15万辆战车,进攻柔然。柔然处罗可汗吐贺真远远逃走。柔然别部统帅乌朱驾颓等人率领几千个帐幕所聚的部落投降。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年6月21日),拓跋濬去世,时年仅25岁。六月初二,定谥号为文成皇帝,庙号高宗。八月,安葬云中的金陵。

北魏孝文帝元宏

魏孝文帝元宏(年10月13日-年4月26日),原姓拓跋,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年9月20日—年4月26日在位),后改姓“元”,在位28年,年号太和。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汉化运动为主体,俗称孝文汉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年10月13日),元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紫宫,生母李夫人。皇兴五年八月二十日(年9月20日),父亲献文帝禅让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元宏即位时只有5岁,献文帝死后,由祖母冯太后摄政。冯太后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十四年(年)冯太后去世后亲政,秉承冯太后的政策,继续进行了汉化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后更大刀阔斧。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太和十七年(年),他以“南伐”为名,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太和二十三年三月丙戌(年4月6日),魏孝文帝在南征途中生病。三月庚子(年4月20日),魏孝文帝病重。四月初一日(年4月26日),魏孝文帝于谷塘原行宫中,在左卫将军元遥怀中去世。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五月丙申(年6月15日),埋葬长陵。陵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官庄村村东南米处的两个大型土丘,两冢相距约米,大冢是魏孝文帝陵墓“长陵”,小冢是第三位皇后文昭皇后(即宣武帝生母)的“终宁陵”。在孝文帝去世以后25年,北魏边镇鲜卑镇民就出现暴动,后形成六镇之乱。二十世纪中期的传统观点认为这场动乱或许与汉化运动有关。然而,最新的历史研究发现,边镇镇民的暴动是边镇内部的阶级矛盾,主要参与者是反对上层将官的下层镇民。北魏末期气候变冷加剧了下层镇民缺粮少食的困境,促使他们最终揭竿而起反对贪污暴虐的上层边镇将官。这场暴动因此与反对孝文帝改革无关。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更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北魏宣武帝元恪

魏宣武帝元恪(年-年2月12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次子,生母贵人高照容,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八代皇帝。年-年在位,在位十六年,是北魏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太和七年(年),异母兄元恂之生母林氏按北魏子贵母死之惯例而被赐死,元恂由嫡曾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七年(年)七月,长兄元恂被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十岁的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年),十三岁的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又派人将元恂赐死。元恪的长兄元恂死时年仅15岁。太和二十二年(年),孝文帝改立十六岁的元恪为皇太子。翌年,孝文帝崩。十七岁的元恪即位。宣武帝的统治初期(年至年),他的叔父北魏宗室咸阳王元禧(献文帝拓跋弘次子,孝文帝元宏之异母弟)辅政、尚书令王肃辅佐。北魏对南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攻取南朝梁的四川之地、北击柔然,北魏疆域大大向南拓展,国势盛极一时。因笃信佛教,宣武帝取消子贵母死制度,让宣武灵皇后活着。他在位的后半期,外戚高肇专权,朝政一片黑暗,北魏逐渐衰弱。延昌四年正月,宣武帝崩于式乾殿。

北齐

北齐孝昭帝高演

齐孝昭帝高演(年-年;在位年—年),字延安,北齐第三任皇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在位一年。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干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齐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文宣帝觉察到,对高演说:“有你在处理国事,我为什么不放纵行乐?”高演哭拜在地,沉默不语。文宣帝见状也十分悲伤,把酒杯推到地下说:“你这样嫌弃我,自今以后再有敢进酒的人,我就斩了他!”于是取来所用的酒杯全都砸坏丢弃。但是高洋之后依旧无法戒掉酒色,常常和大臣们不分贵贱的比武游玩,每当高演一到,大家都只好安静本分了下来。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废帝即位,独揽朝政。年,高演发动政变,废高殷为济南王。高演登上皇帝宝座,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自高欢以来,东魏和后来的北齐的粮价激增,甚至连御贡的粮食也转运困难。自高演登基后,他实行的在黄河南北大面积的屯田的政策使得北齐每年从中获得十万多粮食,河北的粮食短缺的现象得到了解决。为了解决粮食转运困难的现象,他还河北设立许多屯粮的粮仓,北齐境内持久的粮食危机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高演从谏如流,常常自我反省在政事上的不足。为了及时得到民意的反馈,高演命令一些大臣比如阳休之、崔劼等人可以直接到达自己的卧室。高演和他们通宵达旦地商谈历代的政策的得失,分析各个政策的得当之处和不合理之处,哪些古代有利政策但已经失传了,哪些不合理的政策一直流传至今。高演严于律法,整顿朝纲,严惩徇私舞弊的行为。高演亦采取休兵养民的政策,与四方几乎没有什么大型的战事。总体来说,在北齐28年历史和六帝之中,只有孝昭帝称得上是明君,可惜他在位时间不长,即位翌年,高演便因堕马事故重伤而死,在位仅两年,终年仅27岁。高殷被废的时候,娄昭君命儿子高演发誓决不伤害孙子高殷性命,但最终高演还是虑有后患,于次年将高殷秘密杀害。杀害高殷后,高演十分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哥哥高洋,以至于自己常常出现幻觉,看到死去的高洋拿着剑找自己复仇,吓得高演不断举行驱鬼仪式。后来高演为了散心外出打猎,高演的坐骑受惊,导致他堕马重伤。高演这次出了意外,传说是齐文宣帝的厉鬼复仇。娄昭君对他骨肉相残深感悲愤,即便他身受重伤也不肯原谅高演。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事情上,他担心如果太子登基,长广王高湛会学习他之前废杀年幼的高殷一样,杀掉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自立为帝,斟酌再三,他认为改立皇储才是万全之策。所以他临终时候宣布废掉年幼的太子,传位于弟弟长广王高湛,并哀求他不要重蹈他自己的覆辙。他的谥号为孝昭皇帝,庙号肃宗。然而高演死后,其弟高湛继位后,依旧非常残忍地杀掉了高演的儿子高百年。

北周

北周武帝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yōng(年-年6月21日),字祢罗突,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追尊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第三位皇帝(年—年在位),期间推动建德毁佛,以求富国强兵,是三武灭佛之一。消灭北齐,为12年后隋灭陈之战打下基础。在位18年。宇文邕在西魏时封辅城郡公,北周封鲁国公,其堂兄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18岁即位,因其兄弟先后被宇文护所杀,武帝即位后,为免自身也遭杀身之祸,对宇文护表示恭敬,让他主理国家大事,以静待时机。武帝不甘做傀儡,最终于年杀死宇文护,得以亲政。在位期间,武帝不像其父欲恢复鲜卑旧俗,反而极力摆脱鲜卑旧俗并接受汉文化,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他的汉文化政策为日后杨坚的统一奠定基础。另外他还听从道士卫元嵩和张宾意见大举灭佛,捣毁全国大量佛塔、佛寺,严令僧尼还俗,这是“求武器于塔庙之间、以士兵于僧侣之下”的富国强兵运动,是为建德毁佛。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而且卫元嵩自己没想到连道教也被禁止,自己和众多的道士也被迫还俗。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建德四年(年)末,宇文邕于是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年)灭北齐。宣政元年(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年仅36岁,谥号武帝,庙号高祖。他可以说是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在史书中,他是一位严父,曾对其继承人,教而不善的太子宇文赟(后来的北周宣帝)施用体罚,并多次威胁要废去其太子地位,但最后都没有实行。这样的举措反而收到了反效果,让宇文赟对他记恨,而更加不听从他的说教。宣帝继位后荒淫无度,不到三年内其子就被杨坚篡位,北周灭亡。窦毅娶宇文泰第五女襄阳公主,第二女窦氏,窦氏出生时头发下垂超过了脖子,虚龄三岁时头发就和身体一样长,阅读《女诫》、《列女传》等书籍,读过一次就不忘记。襄阳公主的弟弟周武帝特别喜爱这个外甥女,将她带到宫中养育,与其他外甥不同。当时周武帝娶突厥女子阿史那氏为皇后,皇后丑陋不受宠爱,窦氏当时年纪还小,私下对周武帝说:“四方没有宁静,突厥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制个人感情抚慰皇后,以天下百姓为念,还需要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的南陈、关东的北齐政权就不能成为祸患了。”周武帝赞许并采纳了意见。周武帝去世后,窦氏追悼思念好像丧失了亲生父母。隋文帝杨坚接受禅让建立隋朝,窦氏听说后洒下眼泪,自己跳上胡床说:“恨我不是男子,不能救助舅舅家的危难!”窦毅和襄阳公主急忙捂住窦氏的口说:“你别胡说,我们家族会被族灭的!”宇文邕发明类似樗蒲、打马的掷赛游戏,史称北周象戏,并编著有《象经》一书。唐令狐德棻《周书》评价宇文邕沉著、毅力且有智谋,韬光晦迹、除国害。之后励精图治、除却奢靡、凡事从俭,战争时与军士同喜悲。令狐德棻认为,再一两年,宇文邕就能天一大一统:“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及诛护之后,始亲万机。克己励精,听览不怠。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恳恻,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性既明察,少于恩惠。凡布怀立行,皆欲逾越古人。身衣布袍,寝布被,无金宝之饰,诸宫殿华绮者,皆撤毁之,改为土阶数尺,不施栌栱。其雕文刻镂,锦绣纂组,一皆禁断。后宫嫔御,不过十馀人。劳谦接下,自强不息。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平齐之役,见军士有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至于征伐之处,躬在行阵。性又果决,能断大事。故能得士卒死力,以弱制强。破齐之后,遂欲穷兵极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唐令狐德棻《周书》评价宇文邕认真治国、同匹夫节俭度日,成为一时明君。虽然因为长年征战,被称穷兵黩武,但他的鸿图远略,是能凌驾古代王者:“自东西否隔,二国争强,戎马生郊,干戈日用,兵连祸结,力敌势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高祖缵业,未亲万机,虑远谋深,以蒙养正。及英威电发,朝政惟新,内难既除,外略方始。乃苦心焦思,克己励精,劳役为士卒之先,居处同匹夫之俭。脩富民之政,务强兵之术,乘雠人之有衅,顺大道而推亡。五年之间,大勋斯集。摅祖宗之宿愤,拯东夏之阽危,盛矣哉,其有成功者也。若使翌日之瘳无爽,经营之志获申,黩武穷兵,虽见讥于良史,雄图远略,足方驾于前王者欤。”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系辵矱山人(又号东南野老、南石山人)原创,任意转载都会收到作者的侵权打击。作者致力于破除历史谣言、历史谎言的事业,集中力量打击各大营销号,极尽可能给读者还原一个真实、公正、不带任何情感的历史,本着反对宏大叙事、追求还原历史上人民所受到的痛苦的正确史观,反对任何不以当时人民幸福为追求的不正史观。另外,本作者致力于研究宋元时期的历史,对两宋和元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朋友都可以一键三连、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代明君集南北朝篇两个对头刘义隆和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