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春来早,冬闲人不闲。走进广西贺州市铺门镇蔬菜基地里,收菜、验货、装车……30多位农民忙着采摘荷兰豆。“现在行情好,一亩收入上万元!”菜农们高兴地说。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秋冬菜播种面积达到多万亩,每10棵菜有8棵运往北方,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冬闲田里种什么,怎么种?广西围绕市场,从供给侧发力,加快秋冬菜园绿色转型。
错季生金——
一亩顶几亩效益,冬天无闲田
天气寒冷,但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农民黄丽盟一大早就来到田里,给番茄浇水施肥。
“种完水稻种番茄,收完番茄再种水稻,一年两季,光这季番茄,一亩能卖近两万元。”他乐呵呵地说。
兴城村地处右江岸边,土地肥沃,有亩水田,是水稻高产区。然而,传统种水稻,农民吃得饱,难致富,怎么办?村里盯上冬闲田,采用“稻+菜”水旱轮作,秋冬季引导农民种番茄,反季节上市,亩产番茄公斤,平均亩产值达到1.5万元以上。
“我们这里常年无霜,四季可耕,是农作物的天然温室。”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分析,全区有多万亩冬闲田,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天以上,蔬菜露地生产,成本低、效益高,上市时正好是北方蔬菜空档期,发展秋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让资源优势变“钱景”,广西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广秋冬菜水旱轮作模式,占到全区秋冬菜播种面积的60%。新技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降低蔬菜质量安全风险,促进了产业发展。
冬季无闲田,资源优势正变成生产力。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采用“水稻+马铃薯”模式,全镇冬马铃薯面积达到亩。
冬种马铃薯,市场如何?
“从全国看,我们这里是冬闲最适宜种马铃薯的地方,种出来根本不愁卖。”驮卢镇党委书记林敏算了一笔账:今年春天,全镇马铃薯总产万公斤,每亩纯收入多元。
曾经“灰头土脸”的马铃薯,错季上市,成为江州区农民的“金元宝”。去冬今春,全区冬种马铃薯3万亩,同比增加了1万亩。
正如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一样,秋冬菜也是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少,农民种什么赚钱?
把特色做成精品。百色通过蔬菜分级分类,标准化包装上市,实现质优价高。兴城村蔬菜协会负责人黄子刚说,过去番茄论斤卖,现在有了“壮乡红”品牌,可以按个卖,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如今,百色番茄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壮乡河谷”“壮乡红”等产品打入许多城市的大型超市。
引进优新品种。近几年,广西每年引进试种品种品系个以上,农民“看菜选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蔬菜主产区良种覆盖率超过90%。柳江县百朋镇百朋村农民覃卫华说:“好种子出好藕,去年选了新的莲藕种,亩产提高斤,品质还好,客商抢着要。”
市场发力——
标准园里种“绿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种出的菜卖给谁?广西探索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市场最需要绿色产品,我们从种子肥料,到用水用药,都有规程。”田东县天成有机蔬菜基地,20多个蔬菜品种生长旺盛,基地负责人黄政说,大棚灌溉采用水肥一体化,用的都是有机肥,每年可生产万株茄果苗和万株蔬菜根苗。
龙头带动,新技术落地,同样种菜,如今种法不一样。走进合浦县廉州镇廉北上村庞宏江的蔬菜基地,菜棚里杀虫灯和黏虫板、防虫网格外显眼,藤蔓上挂着的黄瓜硕果累累。庞宏江说:“你看,我灭虫不用药,施肥不见肥,种的瓜全部达到生态绿色食品标准。”采用了新技术,他的黄瓜产量提高了28%,5亩地节本增收3.2万元。
瞄准绿色,监管措施更严。在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对蔬菜进行分拣、包装、入库,5名检测员严格把关,几十个监控视频实时监测各蔬菜基地情况。“从田头到市场全程可控、全程可溯源、全程冷链物流配送。”公司董事局主席黄端权说。
广西农业厅总农艺师李如平说,广西先后创建了个蔬菜标准园,抓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采后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5大关键环节,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建设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通过大量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带动传统秋冬菜绿色转型。
放心农产品是管出来的。在贺州,农业的每一个“药瓶子”都可追踪。61个乡镇均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流动监测站,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贺州市获得生态有机认证的企业共57家,认证面积21.55万亩,认证产量10.58万吨;有8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李如平说,目前广西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个,对30多项农药残留常态监测,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管网络。近两年,全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均达99%以上,无公害产品达到74%,有机绿色产品产地创建面积达万亩,“桂菜”品牌越来越响。
深处转型——
跳出农业抓农业,全产业链提价值
蔬菜产业如何避免“菜贱伤农”风险?广西探索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龙头企业与农产品高位“嫁接”。
田阳县围绕特色番茄,政策扶持,引进一批龙头深加工企业,全县年可加工果蔬35万吨以上,稳定了市场价格,还带动大批农民就地就业。在田州镇龙河村,来自湖北的客商尹念青说:“这里的小番茄个头匀称,味道甜美,价格稳定,我每年都要来这里收购。”
休闲农业兴起。“草莓、灯笼果成熟了,周末组团去采吧!”如今,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的科农蔬菜种植合作社,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田园里摘果采菜,在农家吃烧烤土菜,大快朵颐之余还可以体验农活。
“合作社种植面积亩,种植了草莓、圣女果等各种蔬菜,去年,进园人数2万多人次,产值多万元。”科农蔬菜合作社负责人俞江卫说。
亩土地变成花的海洋,一年四季春意延绵又各有特色。忻城县薰衣草庄园从一片普通的甘蔗地蝶变而来,带动带活了周边乡村农业休闲旅游、餐饮、农副产品销售。周边群众一年四季种花、种菜,去年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2.7亿元。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荔浦县绿园农产品加工公司以荔浦芋为原料,从指头大小的原种到废渣废液,从头到尾“吃干榨净”。目前,公司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销售网点,年销售额达3.85亿元。
品牌农业增值。“福禄牌酸菜远近闻名,逐渐成为品牌,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广西供销社驻福禄村第一书记朱建杰说,百色市右江区福禄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收75户贫困户作为社员,种植有生态蔬菜多亩,年销售酸菜30多万吨,销售额超30万元。
登上荔浦县兴万家砂糖橘示范区的山头,俯瞰山下,蔚为壮观。从年开始大规模引种,到今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荔浦全县及周边县种植砂糖橘面积已达70多万亩,从事砂糖橘种植的荔浦农户超3万人。年全县砂糖橘产量达万吨,果农种果收入达59亿元。
郭绪全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让秋冬菜园子更加绿色、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