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京棉二厂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再度C位出
TUhjnbcbe - 2024/8/11 21:52:00

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工业版图中曾有“一黑一白”之说,“一黑”指首钢,与其并肩的“一白”便是京棉。作为当时的新兴支柱产业,棉纺织业打一出道,便是妥妥的C位。根据首都战略发展的需要,金字招牌京棉历经发展、转型、重组,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京棉旧址作为工业遗存转型文创园,再度“C位出道”。人们徜徉其中,既可感受其华丽转身,更可汲取其腾笼换鸟、再立潮头的改革勇气。

年5月25日,《北京日报》1版

年8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首都工业战线上的新军

年8月,北京东郊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中,一座崭新的工厂拔地而起。深灰色的高大厂房拥有5万纱锭、1千多台织布机,厂房外,三三两两的建筑工人正在修建庭院花池。这里,便是即将正式开工投产的国营北京第一棉纺织厂。这座棉纺织厂一年生产的纱布,可满足近千万人的需要。

京棉一厂的建厂速度不一般:从年3月开始设计,年4月就进入了试车生产阶段。当时,有着30多年纺织业工作经验的总工程师李宪章感叹道,建设一座同样规模的纺织厂,即便在国外也得三五年,京棉一厂“简直是个奇迹”。

年的京棉一厂。叶祖兴/摄

这个奇迹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创造的。

京棉一厂筹建处主任杨慧洁告诉本报记者,建厂过程中曾委托青岛梭管厂代制一批纱管。谁都知道,对于一个生产管理已上轨道的工厂来说,当它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好时,额外加货是很麻烦的事,更何况这批纱管的规格与该厂现有产品不同,连工具都需要重新设计制造。但一听说是支援北京的工业建设,青岛梭管厂欣然接受了这批紧急订货,并且按期赶制出来。

其他兄弟厂也纷纷伸出援手:缺乏工具,天津的棉纺厂把自用工具调配进京;没有组织管理经验,西北的棉纺厂传授经验;需要技术力量,上海和青岛的棉纺厂送来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为北京培训工人。(年8月14日《北京日报》2版,《首都工业战线上的新军》)

继京棉一厂之后,规模更大的国营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国营北京第三棉纺织厂相继建成。其中,京棉三厂的产品品种除“京棉”牌白布和细布以外,还有本市从来没有大批生产过的纱哔叽、纱直贡,适合印染成各种色布、花布,可供市民做春秋装或冬装。(年5月25日《北京日报》1版,《国棉三厂今天开工》)

年到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在首都城市区域规划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纺织工业必不可少。这3个新建棉纺织厂形成了北京现代纺织工业的雏形。自此,印有“京棉”字样、比五福布还要细密的平纹细布,开始一卡车一卡车运往城里。

年4月28日,《北京日报》1版

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2版

产业链成型跻身全国前列

北京兴建现代化棉纺织厂的时期,也是全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年,全国纺织工业系统有13个工厂动工兴建,其中棉纺厂就有9个,占据大半江山。这些工厂建成以后,过去纺织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如北京、郑州等地,均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纺织工业区。(年4月11日《北京日报》1版,《纺织系统今年将兴建十三个工厂》)

国内工业对于纺织业的重视,除了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之外,也是对多年来纺织业积弱的抗争。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向记者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纺织业的窘境,“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黄浦江里停满了美国兵舰,美国货像海潮一样地涌来,我们的棉纺厂用的大部分是美国棉花,中国的工业破产,农村破产。”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不必提。

而新中国用6年时间扭转了局面。农村土地改革让棉花产量快速提高,中国的纱厂不再依靠外国的棉花。随着纺织行业新工厂的出现,北京也逐步由一个古老的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

年,北京市工业劳动模范崔淑琴在示范先进包粗纱法。李晞/摄

年4月,中纺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不再只是一个棉布消费城市,随着外销市场的打开,京棉的销售版图已扩展到16个省,其中浅线呢、毛蓝粗布和特字普鲁褥面等产品最为走俏,颇受消费者喜爱。(年4月28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布销到十六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纺织工业已成气候,棉、毛纺织生产水平跻身国内前列,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创汇大户。年,北京纺织行业举办了一次质量评比,结果显示,北京生产的棉布和精纺毛织品分别有88%和96%以上是一等品;在全市21种主要纺织品中,有7种达到国内优质产品水平。

这些变化说明:北京纺织工业经历了一个由极不完整到比较完整,纺织品品种由少到多,质量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已今非昔比。(年11月14日《北京日报》2版,《北京建成比较完整的纺织工业系统》)

年8月20日,《北京日报》1版

年10月10日,《北京日报》1版

年4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京棉巨轮开启产业转型之旅

上世纪60年代,京棉三厂的全国先进生产者梁小凤。王一波/摄

年北京展销会上,京棉三厂生产的京棉牌纯棉宽幅平布亮相。

到年时,与京西十里钢城遥遥相对的京东,已是绵延数里的“纺织城”。朝阳八里庄是京东“纺织城”的中心,纺织研究所、京棉一厂、京棉二厂、京棉三厂等都在这里。这一年,北京产品在全国纺织工业名牌产品评比会上位居前三,其中,冰山牌漂白的确良荣获了金牌产品的称号。全市纺织工业一年上缴的利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0%。(年9月21日《北京日报》3版,《漫步京东“纺织城”》)

优秀的成绩掀起市场上的“棉纺热”,但首都工业需要更优化的发展。年,北京市工业系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轻纺工业。具备“首都特点”的棉纺织产业,首要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不断丰富首都市场。据市纺织局统计,当年1-7月试制新产品38种,生产的新花色、新品种达种。(年8月20日《北京日报》1版,《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轻纺工业》)

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北京的工业建设规模要严加控制,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京棉二厂论规模曾是“中国之最”,论反应也最快。该厂迅速做出调整,将生产“三高一难”,即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有一定生产难度的产品定为目标,并且率先实现按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让国际上备受欢迎的“无接头纱”首次在中国“落了户”。(年10月10日《北京日报》1版,《京棉二厂抢先一步一步登天》)

上世纪90年代,京棉一厂生产的高级府绸、京棉二厂生产“铜亭”牌纯棉精梳纱闻名全国,另外还有“景山”牌棉纱、“灯笼”牌氨纶纱、“珍珠”牌坯布等产品在国际纺织制造业名列前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北京作为首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摸索实践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北京纺织城所在地原来是地广人稀的东郊,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已成为人口密集区,显然不再适合设置工厂。按照北京工业布局的新规划,年京棉一厂、二厂、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厂房设在顺义。从此,八里庄一带不再有纺织车间的机器轰鸣声,取而代之的是鑫帝大厦、华堂商场等商业设施,北京纺织业进入了世纪之交的转型期。

顺应时代之变,北京仍在与时俱进。

年北京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以纺织行业棉纺压锭减员增效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的调整和发展”作为国企解困的思路。当年4月13日,北京棉纺集团首批一万锭落后细纱机,当着各有关部门监销员的面,被倒入转炉红通通的炉膛中……此举打响了京城压缩棉纺纱锭的“第一炮”,拉开了以纺织为突破口,实现国有企业脱困与改革目标攻坚战的序幕。(年4月14日《北京日报》1版,《压缩纱锭“第一炮”打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沿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京棉巨轮通过兼并、转移、破产等途径,开启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旅。先是北京印染厂、纺织机械厂,而后是京棉一厂、京棉三厂,最后,盛极一时的京棉二厂也在年进行改革重组。

年9月19日,《北京日报》3版

年7月30日,《北京日报》1版

年10月11日,《北京日报》5版

“老纺织”转身文创再立潮头

年8月,一则“京棉二厂老厂址要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消息引发人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棉二厂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再度C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