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东月:高校设立专业怎能“听风就是雨”?
近日,媒体披露了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动画等近几年颇为时髦的专业榜上有名。一方面是“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另一方面则是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不减,这种反差引人深思:高校到底该如何科学理性设置专业?从就业角度考虑,学生又该如何选择专业?(10月15日 《人民》) 高校在专业设立方面贪大求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前,媒体就针对高校盲目开设专业问题进行了报道。如今,黑龙江科技大学申报在2015年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如此盲目设立专业已经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高校不顾自身优劣势,不顾市场和社会需要,不管专业发展前景和可持续性,盲目设立专业,这种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时贪大求多又免不了交叉重复,有些冷门专业本身市场需求量小,就业形势差,但是这些已经设置的冷门专业又没有及时减少招生人数,就业市场远远供大于求,导致很多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即使一些专业读到研究生学历也很难谋得一份理想工作。另一方面,有些专业本身市场需求量大,很多高校见之就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专业”,难保教学质量,最终导致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出来的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完全满足市场的需要。 同时还会影响国家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本不该是国家、或者学校一方说了算了的,在专业设置之时,应多方考虑市场需多方求证该学校设置该专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本身的“冷”或者“热”作为是否设置该专业的风向标,这些专业的发展是难持续的。短期来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企业的招聘,从长远来看,耽误了对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的培养,而人才是当今最宝贵的资源,人才的浪费无异于最大的浪费。 总之,高校设立专业“听风就是雨”违背了市场规律,违背科学发展观。我国应该提高对专业设置的重视,提高学校专业设置的门槛,只有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完全达标的学校才能“放行”专业设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高校专业更加科学和规范,我们才能让人才免于被浪费的悲剧。 作者:南东月
:魏霭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