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乱世佳人柳如是能成秦淮八艳第一,其经
TUhjnbcbe - 2024/9/9 23:35:00

大千世界,总有些活得不凡的女人。她们就像是从九天之上跌落红尘的天女,不食人间烟火。那些属于人间的琐碎之事,这些女子是一概不去沾染的。就像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林黛玉,金庸先生书里的小龙女。对于凡尘间的这些勾心斗角,她们未必一概不知,只是不屑为之罢了。她们的美,透着一股子精神洁癖,就像是飘落墙角仍散发着幽香的腊梅,只会将香气提供给那些有缘人。还有一种女人,俗且俗不可耐,就像世人都爱的牡丹,偏偏又保留了那一份风骨,既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又获得了世人赞誉。

柳如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

万历四十六年,嘉兴杨家得一女杨爱。对于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人家来说,养活一个女儿的成本太高,所以“赔钱货”杨爱被卖入吴江为婢。柳如是这个名字,是成年后的杨爱自己取的。先前在讲名妓马湘兰时,读者难免会从时间上觉得她在“秦淮八艳”中显得较为突兀,毕竟马湘兰生于万历年间,与其他七艳不属于同一个年代。其实,柳如是便是马湘兰与其她乱世七艳之间的纽带,因为她便是马湘兰身边的丫头。

起初,马湘兰为她取了“柳隐”这个颇具意境的名字,后来,柳如是在读到了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句子时,觉得用以指代妩媚的“如是”二字清新脱俗,于是,便给自己改了柳如是这个名字。

明末的秦淮河,绝对是世间最繁华的地方。

大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满清入关,南明小朝廷自立,这些都不妨碍金陵重整六朝金粉。南京的文人雅士,大多已忘记了国破的事实,只沉浸在山河犹在的现状里。当然,即便文人士子有心重整河山,可他们螳臂一般的力量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所以,大多数人都致力于“狂歌纵饮今日事”,将金银与精力全部挥洒于秦淮河。

男权社会中的女人是什么?说句不好听的,工具而已。

自主权对于古代女性而言,无疑是天方夜谭,千百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武则天,还被后来的文人视作妖魔鬼怪。入了乐籍的柳如是,无疑深陷社会最底层。或许有人会说,柳如是毕竟是“秦淮八艳”,是出场费最高的秦淮名妓,可是,这又如何?且不提她漂泊无依的身世,仅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就已让她身处地狱了。

正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句话放在柳如是的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她既已遇见了与她相依相偎的钱谦益,为何还“薄命”呢?就是因为她的命运完全是受摆布的,柳如是的人生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老天赋予了她天人之姿,却又让她沦落风尘;她拥有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才学,却只能将这些当成陪酒卖笑的资本;在青楼姐妹中柳如是如顾横波一般豪气干云,但这副脾气秉性在烟花之地一文不名。

她这一生所经历的一切,其实早在她被卖进青楼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不只是柳如是的可悲,“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牢牢地印刻在时人的认知里,且每个人都不以为然,这便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在同时代的名妓中,柳如是的名声无疑是最响的。

不论是李香君还是卞玉京,从未有一位名妓能像柳如是一样,在江南名花榜上稳坐花魁且居高不下。即便在三百年后的今天,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士一旦遇到了与柳如是相关的事物,总要感慨一番。一幅画像、一方印章、一面铜镜,哪怕是柳如是生前用过的镇纸,都能引来后人的一阵长吁短叹。

柳如是的文艺天赋是值得肯定的,她所留下的诗词都堪称精品,在文坛独树一帜。她与那些被收录进语文课本中的文豪一样,拥有永不磨灭的文学地位。

不过,这些比起她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些传世的艺术反倒显得微不足道。

柳如是的前几段感情经历,遍历诸多可信度较高的文献,仅能缕出一条模糊的线索,倒是野史中表述的内容比较多。

天启五年,这一年的柳如是刚满八岁。家徒四壁的杨家,已无力抚养这么一个“赔钱货”,于是,便将她卖给了吴江开妓院的老鸨徐佛。徐佛觉得,杨爱这个名字太俗,于是便给她取了个新名字,叫杨朝云。

八岁的女童自然是无法接客的,所以在徐佛妈妈身边的这两年,杨朝云只是从事一些婢女的工作。一有时间,徐佛便会教这个小女孩读书识字。因为杨朝云有一副美人坯子,且读起书来聪明伶俐,徐佛就预感到她会成为“明日之星”,就将她当作名妓的苗子重点培养。

在那个年代,名妓的“出场费”是普通妓女的几十倍,所以即便要花再多的本钱,徐妈妈也都在所不惜。然而,徐妈妈的计划落空了。她抚养了杨朝云两年,还没等到她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名妓,便被周宰相用重金买走了。

天启七年,天下大旱,各地青黄不接。

陕北一带的农民受重赋所迫,揭竿而起。

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所以,许多退休的老臣被再度启用。当朝宰相周道登接到谕旨,奉命返京入阁。在北上京城之前,周道登对八十岁的老母放心不下,于是,便打算在吴江买个聪明伶俐的婢女伺候老娘。

周道登财大气粗,其仆人用百两纹银的价格,从徐佛处买走了杨朝云。在周宰相看来,“朝云”这个名字亦有点俗气。喜欢舞文弄墨的周老爷,取“对影闻声已可怜”中的“影怜”二字,给丫鬟改了个名字。至于当时的柳如是究竟懂不懂“对影闻声已可怜”的典故,我们已不得而知了,但寄人篱下的她只能随老爷的意思,从此,以“影怜”自称。

周道登在官场混迹多年,早已练就了一声审时度势的本事。崇祯帝继位后,周宰相见国家危如累卵,国事难以为继,所以便打着年老体衰的幌子辞官退休了。回到家中以后,周道登便每日提笼遛鸟,过上了闲云野鹤的日子。这天闲来无事,周老爷见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影怜正在画画,且看看走笔的架势颇有天资。

此时的周道登,不知是垂涎影怜的青春身体,还是觉得这个小丫头有些天赋,第二天他便从老夫人那里将影怜讨走,娶为了小妾。

与周道登住在一起后,影怜的学问突飞猛进。时人都说柳如是“提笔有虞褚之风,吟诗得盛唐之遗”,多半要归功于周老爷子的栽培。在周道登的所有小妾里,影怜的年纪无疑是最小的,但她却是最受宠的一个。

此时的柳如是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哪里懂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众妻妾对她心生妒恨,平日里不是排挤冷落,便是在周老夫人处讲她的坏话。周老夫人年事已高,时常听信谗言,动辄对影怜斥责打骂。好在,周道登是个明事理的人,在他的庇护下,其她妻妾亦不敢太过分。

随着周老爷驾鹤归西,柳如是的生活变得愈发凄凉。原以为周道登死后,侍妾们便不会争风吃醋,谁知她们仍不肯放过可怜的柳如是。没过多久,周府上下传遍了谣言,说影怜与某个野男人欢好,给已故的周老爷戴了绿帽子。

自此,盛怒的周老夫人将影怜赶出了家门。

在聊柳如是的第二段感情经历前,笔者有必要介绍一下明代妓女的“选婚”风俗。虽说,娼妓有三六九等之分,柳如是属于妓女中地位最高的一档,但她的人生追求与普通的妓女别无二致。所有妓女所求之事,无非是早点脱离陪酒卖笑的痛苦日子,找个如意郎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罢了。

对于名妓来说,可供她们选择的对象比较多,愿意出银子帮她们脱离乐籍的富二代或富一代大有人在,所以她们拥有绝对的选择权。例如:“杨云友三嫁董其昌”这一折戏码中,我们不难发现名妓在选婚之中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么,怎样的人被选中的概率更高呢?头等为达官显贵,中等为文人名士,末等为富商豪强。

当时的社会,尚处资本主义萌芽期,所以商人的地位还比不上文人。柳如是的第二段感情经历,便与这“选婚”之俗有关,她相中的是名士陈子龙。

至于两人的第一次邂逅,则要追溯到柳如是在周家为妾之时。

当年,陈子龙周游吴越,路过吴江时特地拜访了退休在家的周道登。周道登卧病在床,两人在病榻前谈论起国事,不由得感慨万千,潸然泪下。柳如是虽年轻,但情窦初开的她已对陈子龙有了好感。

在她看来,陈先生着实是一位响当当的热血男儿。情不自禁之下,柳如是竟也插了几句嘴。陈子龙见这小妾所言颇有见地,便对她青眼相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柳如是一有机会便来找陈子龙聊天,还向陈子龙请教了不少问题。

二人聊得投缘,竟有几分相见恨晚之意。在陈子龙离开时,称柳如是是他生平所见最奇特的女子,希望将来还有机会能再见。周道登故去以后,孑然一身的柳如是无处安身。不过,她已成长为颇有主见的少女,最终,柳如是当即决定前往松江寻访陈子龙。

自周府一别,陈子龙亦对这个小姑娘念念不忘。如今见她千里迢迢地赶来松江,备受感动,当即决定将她纳为小妾。影怜这个名字,是在周府中当丫鬟时周老爷取的,如今的她已成为小陈夫人,所以自不会沿用这个名字。

柳如是根据《柳氏传》中章台柳的典故,改杨姓为柳,从此她便自称柳如是了。柳如是原以为,才子佳人的结合极尽风流,等待着他们的将是长久的和谐与美满。可事实证明,幸福对于柳如是来说太过遥远,陈子龙并不是她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陈子龙年少成名,在松江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几岁的陈子龙,便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松江豪门张氏的贵女。张氏虽是豪门千金,却没有读过几天书,所以两人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陈子龙虽有名望在身,奈何出身寒门的他还需借助岳丈的家世背景,所以不得不与夫人得过且过。

如今柳如是嫁入陈家,虽与陈子龙浓情蜜意,但地位仍属妾室,低元配张氏一等。碍于世俗风气,张氏没有办法阻止丈夫纳妾,只能眼睁睁地看到陈子龙将柳如是娶过门,每天与新婚小妾吟诗作对弹琴作画。每个女人的心里都装着一坛子醋,张氏自不例外。她不敢当着陈子龙的面刁难柳如是,但在她面前摆摆正房的架子却是常情。

每逢张氏甩脸色、摆架子,柳如是都会默默地转身离去。毕竟,有了先前在周府的经验,柳如是自然不会撕破脸皮与张氏斗得你死我活。柳如是唯一能宣泄的对象,便只有陈子龙了。每逢夜深人静时,柳如是都会在枕边向丈夫诉说白天发生的不愉快,不求丈夫替自己伸冤,只求能发泄胸中的怨气。

陈子龙还需靠岳丈的资助过活,所以他也不敢斥责张氏,只得从中周旋,做和事佬。这种日子持续的久了,处于其中的每个人都不免觉得琐碎且烦闷。

崇祯六年,陈子龙意识到大好男儿不可沉湎于温柔乡中,需为国效力。于是,陈子龙准备了细软,打算动身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柳如是之所以看上陈子龙,就是因为他有报国的大志。所以纵是万般不舍,柳如是亦支持陈子龙的决定。

大道固绵丽,郁为共一身。

言时宜不尽,别绪岂成真。

众草欣有在,高木何须困。

纷纷有远思,游侠几时论。

这首《送别》诗是临别当晚,失眠的柳如是写给陈子龙的。读过这首诗后,陈子龙亦当场写了一首《录别》,表示自己虽进京赶考,但一颗赤诚真心永远与柳如是相伴:

悠悠江海间,结交在良时。

意气一相假,羽翼无乖离。

胡为有远别,徘徊临路歧。

庭前连理树,生平念华滋。

一朝去万里,芬芳终不移。

所思日遥远,形影互相悲。

出门皆兄弟,令德还故知。

我欲扬清音,世俗当告谁。

同心多异路,永为皓首期。

陈子龙进京赶考之后,家中的大事小情均由正房张氏做主。张氏是在传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典型封建女性,所以在持家这方面自然比柳如是更得心应手。

张氏将家务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得到了婆婆高氏的信任,也获得了陈家的主事权。手握大权的张氏难免会欺负柳如是,柳如是虽有一身才华,但这些都无法帮助她招架张氏设下的重重刁难。柳如是终日流泪,只盼陈子龙能金榜题名早日归家,解决眼下的难题。

这世上绝无理所当然之事,就像外国人提出的“墨菲定律”一样。

名动江南的陈子龙,满以为自己能战胜同期的考生,摘得会试的桂冠。然而,“邺下逸才”陈子龙的大名并未出现在皇榜上,这一事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陈子龙经历了人生中首次失败,在这样的困境面前,他险些沉沦。

陈子龙觉得自己愧对江东父老,愧对爱妾的期许。重新振作起来的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再等待三年,一定要在下次会试中摘得魁首,否则便不还乡。陈子龙觉得,若沉湎于温柔乡中,自己的努力无疑会付诸东流,所以他下定决心远离柳如是。

陈子龙给柳如是写了封信,说自己在未来三年里将云游各地,努力做学问,若不金榜题名绝不与她再会。

这封信像是晴天霹雳一样砸在柳如是的心坎上,自去年陈子龙进京以后,柳如是每天都在掐算他的归期,盼望着有人送来关于陈子龙的消息。对于她来说,丈夫是否高中无关紧要,只要他能如期归来便是最好的结果。

然而,等待着柳如是的却是绝情的三年之期。

在空旷的陈家大宅里,住的都是些冷漠之人,柳如是非但无法在她们的身上感受到半点温度,还经常被这些女人的刺骨深寒伤害。

在这天夜里柳如是辗转难眠,眼泪打湿了绣花枕,她呢喃道:“即便你名落孙山,我仍会与你生活在一起,哪怕日子过得再清贫,有彼此就已足够。但若没有你在,这个家还有什么意义?若再等下去,想来我不是被张氏活活折腾死,就是被娘气死。负心郎啊,你为何一走了之,丢下我一个人!”

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

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

人近也,愁回处。

——《江城子·忆梦》

翌日清晨,全家都听说了陈子龙再等三年的消息。见陈子龙在三年内不会回家,张氏便更加肆无忌惮。她对柳如是冷嘲热讽,洋洋自得。柳如是心情烦闷,只得来到小楼上抚琴。谁知柳如是刚刚拨响琴弦,张氏的声音便从楼下传来:“这可不是吴江上的画舫,想要弹琴可得找对地方。”

柳如是本就是性格直率之人,许久以来,她之所以能容忍张氏的无礼和作践,完全是因为陈子龙。如今,陈子龙不在,柳如是下定决心,绝不再受张氏的鸟气。柳如是甩下一句话:“用不着你撵,我自己走!”说罢,便带着几件衣服昂首阔步地走出陈家,一去不回头了。

陈子龙是笔者最仰慕的反清志士之一,所以,想多说几句。

柳如是与陈子龙之间的这段感情潦草收场,野史作者评价陈子龙“性情严峻”,实则不然。柳如是与陈子龙之间,曾经历过一段相当幸福的甜蜜期,在此期间两人如胶似漆。若不是元配张氏对柳如是的欺压和责骂,估计柳如是仍会在陈家等下去。

陈子龙绝不是“性情严峻”,只是在处理家务事方面缺乏决断,至少他没在儿女情长上展现出对待国家大事一般的魄力。其实,对于柳如是而言,她爱的就是这样的陈子龙。若陈子龙是个性情严峻的铁汉,柳如是未必爱上他;若陈子龙是个优柔寡断的软蛋,柳如是更不会对他青眼有加。

“嫖妓不忘忧国,忧国不忘宿娼”这是晚明遗老对明末社会风气的评价。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说出这话的人大抵是以爱国作为标榜的粗俗混蛋。不过,若这句话是从陈子龙嘴里说出来的,绝不会让人感受到违和。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上,能把个人感情和爱国分配得如此泾渭分明的,恐怕唯有陈子龙一人了。

相比之下,侯方域、钱谦益,不过是风月场上被榨干了志气与节义的嫖客,满脑子都是寻风问月,已容不下半点黎民苍生了。可以说,陈子龙就是柳如是的初恋。虽然这是柳如是所经历的第二段感情,但这却是柳如是第一次倾心的男人。不得不说,柳如是的眼光不错,陈子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有识之士。

什么是“有识”?

不止是有眼界和见识,还有对自我价值的精确定位。

年,陈子龙与知交好友夏允彝于松江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义军。然而,虽然起义之初陈子龙的义军搞出了很大动静,但由于势单力孤,没过多久便遭到清军围剿,功亏一篑。夏允彝以一首绝命诗,为短暂且光辉的一生划下休止符,为大明殉葬。

陈子龙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并未像好友一样以身殉国,而是选择活了下来。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不过是一个胆小鬼扯出的借口罢了。殊不知,当年鲁迅先生也曾与陈子龙一样,以有母亲要照顾为由拒绝成为刺客。

世人并不清楚陈子龙在选择活下来之后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他终日辗转反侧,认为自己有愧于夏允彝。时隔一年,陈子龙给九泉之下的夏允彝写了封信,除了回忆两人早年的经历之外,还向好友解释了自己选择活下去的原因,希望得到夏允彝的谅解。

每逢朝代更迭,鼓励前朝遗老以身殉国的理学便会兴起一段时间,在这种近乎变态的忠孝观里,选择活下去往往会承受更多的压力。

吴胜兆举兵时,陈子龙理性地分析了形势,认定此战必败。然而,为了已故的好友夏允彝,还有所谓的“忠孝节义”,陈子龙仍毅然决然地参与到起义之中。显然,此时的陈子龙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他已无法继续活在舆论的谴责和心里的巨大煎熬之中。

在陈子龙留下的诗句里,那句“男儿捐生苦不早”是那样的刺眼,对于他来说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眼下,陈子龙的祖母已故去,所以陈子龙再无顾虑,义无反顾地投身反清事业。在被朱国宝缉捕后,陈子龙在押解途中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乱世之中,有那么多可供柳如是选择的男子,可她偏偏选了一位青史留名的明朝烈士,这便是一带名妓的眼光。

与陈子龙缘尽之后,柳如是再次陷入孤苦无依的处境中,她不知自己能去哪。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这首《金明池·咏寒柳》是柳如是的长调代表作,词中化用古人词意错综用典,足见其学问博洽。所谓的咏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抒发柳如是自己的身世之感,这寒柳飞絮似乎就是词人的化身。

上阕明写柳而暗写人生的遭际。“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开篇两句便让人感觉到阴冷萧条的气息,“有怅”、“无情”用在了“寒潮”、“残照”上,实则是为这南浦的“寒柳”渲染处境,感慨自己的满怀凄凉。

此词开头便把地点定在了这样一个令人情绪为之伤感的环境之中,在这样一个送别的地点,又是一个这样的秋日的黄昏,残阳西挂,满目凄凉,伴随着泠泠的寒风。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一个“孤”字,更为这凄凉的环境平添一丝的无助、孤独——在这寒潮、残照中,秋风乍起,那本已萧条冷落的柳树枝条摇曳,在这摇曳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柳絮纷飞、在春光中舞蹈的样子。

词人的这一手法连悲秋带伤春一股脑儿地全写了出来,刻画了一个凄凉暗淡之境,写尽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独、无奈的心境。词人用了“柳絮”这一意象,“柳絮”无根无蒂任风吹落,随意飘荡,多令人产生怜悯之情,因咏《燕台诗》而痴恋其人。

此处的用典,言约而意丰,它既暗含了词人与陈子龙通过诗词唱和结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诗酒集会度过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诗人笔锋一转,借柳自嘲,感慨流年,其心中自有百无聊赖,欲诉未诉。因为这段生活曾给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生活,仍不禁泪流涔涔。

“春日酿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结句,又为下面的忆旧展开了铺垫。与陈子龙的短暂的相识、相恋给诗人暗淡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但这短暂的欢娱却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写尽了人生的变故。

下阕主要是借回忆过去来写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词人想过去,痛惜今日,写尽相思之苦,画舸本是欢情之物,但即使拥有了它,自己依旧是先前的那个自己,或许更多了一点孤独、寂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了情人的陪伴。此处词人化用汤显祖《紫钗记·折柳》中的唱词,表明了词人虽然身处烟花之地,却志向高洁,不愿折腰的心气。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这里的“东风”二字暗指昔日的恋人陈子龙,而“眉儿愁苦”则表现了词人怀念恋人,柔肠寸断的心绪,“虽知己而必别”,互为知己的爱人却注定无法终生厮守在一起,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怅惘之事。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诗人借用了汤显祖的《紫钗记》的故事来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迹,心中的无尽烦闷该如何得解,恐怕还要向知心人诉说个明白。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别是把自己和情人设想为剧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团圆,到那时“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的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以柳自喻,故而真切感人,凄楚动人。她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的感触来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表达对离人的思念与无法与爱人厮守的怅惘。她让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在困境中她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和对命运的不屈从。

之后,柳如是只能回到了吴江,回到老鸨徐佛开设的青楼。

想当年她离开风月场时,还是个未经人事的小女孩。八年过去,她已成为楚楚动人的绝代美人。命运向柳如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从妓院离开的她兜兜转转,八年后又回到原点。徐佛妈妈一见柳如是的面,险些惊掉了下巴。

正所谓“女大十八变”,她早已在八年前从小女孩稚嫩的脸庞上看到了美人的潜质,可绝没想到这副坯子能生得如此出色,称之为天人之姿也不为过。

在柳如是的印象里,徐佛向来对她没什么好脸色。如今多年未见,徐佛反而展现出让她始料未及的热情,这份热情让柳如是无所适从。

或许在这人世之间,除了狠心的父母之外,柳如是便只剩徐妈妈这一个亲人了。想到此处,柳如是竟不由自主地哭出声来,眼泪不绝地掉在地上。

一见女儿这般委屈,徐佛连忙问道:“闺女你这是怎么了,有谁欺负了你,且与妈妈讲来。”柳如是用丝帕擦干了泪滴,从她进入周府开始,一点点地诉说这些年的经历。

徐佛在青楼混迹多年,早已看遍了世间冷暖。听完了柳如是的陈述后,她只是打着哈哈道:“你出落得如花似玉,那陈子龙也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怪只怪他家中的母老虎太嚣张跋扈。依我看这事就算了吧,或许你和陈子龙并无缘分。且在家里住下,让妈妈再为你谋一桩婚事。”

从这以后,徐佛的小楼里多了一位叫柳如是的花魁。

国势委顿,文人名士报国无门,便只能将这精神头放在花街柳巷的风流事上。不出三个月,柳如是的大名便传遍了吴越大地,真风流或自诩风流的文人士子对其趋之若鹜,纷纷来到小楼中与之一会。

柳如是早年便在妓院里生活过几年,很快便认同了自己的妓女的身份。或许在她接第一个客人时还会感觉羞耻,但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她愈发习以为常。柳如是喜欢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客人谈古论今,这也算是苦中作乐的一环。她最讨厌的,便是那些附庸风雅的世俗之人,满身的铜臭气。久而久之,柳如是愈发厌烦当下的生活。

某日,一个富家公子大步迈入归家院,甩手便给了徐佛妈妈两锭银元宝,指名道姓要求柳如是作陪。见到柳如是的芳容后,阔少的眼睛滴溜溜地在柳如是的身上打转,毫无礼教。柳如是咳嗽了两声后,阔少这才装模作样地作了一揖,说自己久闻名妓柳如是芳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云云。

如此粗鄙的开场白,让柳如是不由得哑然失笑,她心里只道此人粗鄙,不知徐佛妈妈为何会让这样的人登楼。偏偏那阔少看不懂柳如是的嘲笑,还以为她十分中意自己的表现,于是,还卖弄般地夸柳如是“一笑倾城”。柳如是极少与粗俗之人打交道,只是冷笑一下作为回应。谁知,阔少恬不知耻,又甩出一句“再笑倾国”。

“倾国倾城”本是用以讽刺“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历史典故,恰逢此时正值国家危亡之秋,这家伙的比喻可谓极不恰当。柳如是气急败坏,转身下楼找到徐妈妈,问这阔少究竟付了多少嫖资。当徐妈妈说此人拿了两锭银元宝时,柳如是当即用剪刀剪下一缕秀发,权当是付给富家公子的赔偿。

一时间,此事在秦淮河广为流传,人人都说柳如是性情刚烈的奇女子。

崇祯九年,在花街柳巷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徐佛妈妈赚够了钱,与一个肯为她脱籍的老富商远走高飞,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柳如是及青楼里的一些姐妹凑钱在终慕桥北盖了一座小楼,命名为“十间楼”。

这次,柳如是已不再是那个受人摆布的花魁,而是拥有最多股份的老板。所以,哪些客人有资格登上十间楼,均由柳如是做主。平日里,十间楼的姐妹只接待那些真正的雅士,市井俗人一概拒之门外。十间楼的受众虽窄,但妓女们的身价却更高。

自柳如是的十间楼开业,往来的便只有那些显贵公子、名门之后,这里的姐妹从不受粗鄙之人的轻贱,相比于其他画舫青楼里的妓女更加自在风流。在十间楼的所有嫖客中,与柳如是关系最亲密的便是文士宋辕文,他便是柳如是人生中的第三段爱情。

宋辕文与柳如是年龄相仿,也是个多情种子。与其他贵公子一样,宋辕文风流潇洒,时常混迹于烟花之地。不过,宋公子绝非精虫上脑只知享乐的庸人,逛青楼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并不耽误读书。在那段峥嵘岁月,能够“折节读书”的嫖客并不多,所以,宋辕文的才华鹤立鸡群,颇有世人皆浊惟我独清的意味。

宋辕文第一次慕名造访十间楼时,就碰了一鼻子灰。此时的柳如是,已不再是嫖客出钱就能见到的花魁。如今的她贵为十间楼的老板,所接之客除了要有充足的金银外,才华、诚意、运气缺一不可。当宋辕文提出要见柳如是时,十间楼的丫鬟露出意味深长地微笑,将他拒之门外。

柳如是倒是给了宋辕文一个机会,让婢女转告他第二天一早去白龙潭的小船中寻柳如是。或许是好奇心的驱使,宋辕文竟一整夜都睡不着觉。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山,宋辕文便鬼使神差地来到白龙潭。其实,昨晚柳如是便已乘船来到岸边等待,由于宋辕文来得太早,柳如是还没有梳洗打扮。

柳如是坐在小舟里有些慌乱,一边梳妆一边调侃宋辕文:“我还没有梳洗打扮,既然你来得这么早,何不跳下水再等一会?”

柳如是的一番玩笑话,被宋辕文当了真。此时正值严冬,白龙潭水虽不结冰,却已是彻骨深寒。宋辕文二话不说,立即纵身入水。柳如是本是调侃一番让他在岸上稍后,谁知这人竟把自己的话当真,可见其诚意拳拳。

柳如是慌忙叫船夫将宋辕文打捞上来,亲自为他脱下湿漉漉的衣衫鞋袜,然后抱着冻得直哆嗦的宋辕文。这次的邂逅,在柳如是与宋辕文彼此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自此之后,宋辕文便成了柳如是的座上宾。

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由于年龄相仿,柳如是总是与宋辕文有说不完的话题。柳如是是个感性的人,她逐渐有了将余生托付给宋辕文的打算,宋辕文亦希望能娶柳如是过门。

当宋辕文将迎娶柳如是的意向告知母亲时,宋母勃然大怒,认为娶妓女过门这件事太过有辱门风,因此强烈拒绝宋辕文与柳如是继续交往下去。

在那个年代,人们相当看重父母之命,没有得到长辈许可的婚姻是有违伦常的。宋辕文虽然深爱着柳如是,但他却过不去忠孝节义这一关。

最终,在柳如是与母亲之间,他宁愿终生不娶也不肯违背母亲的意愿。宋辕文能做出的唯一反抗,就是背着母亲偷偷与柳如是幽会,这便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值此之际,郡守贴出告示,将所有吴江妓女全部逐出城外。

柳如是已攒下了充足的银钱,所以这个消息并没有让她慌乱,反倒让她的心中酝酿出一个试探宋辕文的主意。

这天宋辕文正在家中读书,忽然同窗好友登门造访,告诉他柳如是有请。

宋辕文连忙放下书本离家,来到十间楼与柳如是相会。

只见这天的柳如是画着浓妆,穿上了最喜爱的华服,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令宋辕文疑惑不解的是,柳如是端坐在矮几前,案几上横着一张古朴的木琴,琴旁还突兀地摆着一把倭刀。宋辕文胸中疑惑,不知心上人打算干什么。

还不等宋辕文发问,柳如是便对他诉说了近日官家要驱逐妓女的情况。讲完之后,柳如是满怀期待地看着宋辕文,询问他自己该何去何从。宋辕文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柳如是主动委身之意,大咧咧地说道,既是如此你便去城外躲一躲,避过了这阵风头再说。

这个答案,无疑是柳如是最不愿听到的。

她恨宋辕文没心没肺,自己的一厢情愿喂了狗;

她恨宋辕文软弱无能,连自己的婚姻大事都受人摆布。

柳如是杏眼圆睁,流着泪说道:“其他人若是如此说倒也正常,偏偏你也这般作践我。从此以后,你我便像这琴弦一般一刀两断!”说罢,柳如是拔出倭刀,“铮”的一声劈断了七根琴弦。宋辕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走投无路的柳如是希望自己能娶了她。

不过,即便宋辕文理解了柳如是的心意,仍是于事无补,他终究还是过不去母亲那一关。琴弦已断,他们的关系亦无可挽回,宋辕文一语不发,转身离去,此生再未见过柳如是。

与陈子龙、宋辕文的爱情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在爱情中的柳如是并未被荷尔蒙冲昏头脑,当她发现这两段爱情不能有结果时,便毅然决然地慧剑斩情丝。只是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柳如是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此时的她已不缺钱财,再也无需为了金银招待寻常客人。有时柳如是只是接待在文学、艺术方面颇有建树的当代名家,通过向他们讨教学问聊以自慰。

可以说,在柳如是遇到的所有男人里,徐三公子无疑是最时运不济的一个了。他在错误的时间,走进了柳如是的世界,所以他与柳如是之间的爱情也是无疾而终。这个徐三公子究竟算不算柳如是的第四段爱情,还有待商榷。

崇祯十一年,徐三公子慕名造访十间楼。甚至,为了装点自己的身世,徐三公子更是称自己是徐阶的后人。这个徐三公子颇懂青楼规矩,在进门之前就已准备了大把银两打点小厮婢女。徐三公子的表现中规中矩,偏偏这时的柳如是已变得冷淡,她还没从宋辕文的那段感情中抽离出来,所以,对徐三公子拒不接待。

吃了闭门羹的徐三公子并不气馁,他仍保持着谦逊和礼数,留下一笔银两告辞离去。来到金陵却未与柳如是谋面,对自诩风流的徐三公子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遗憾。为了满足心愿,此后的徐三公子隔三差五便会造访十间楼,虽仍无法与柳如是会面,但每次都会留下精心准备的礼物。

三个月以来,徐三公子每次前来都是如此。

柳如是拒绝过数不清的青年俊杰,但极少有人能像徐三公子一样坚持不懈。柳如是觉得徐三公子似有诚心,于是便与他定下腊月三十之约,看看这个徐三公子是否会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里如约而至。

除夕已至,徐三公子果真如约前来。

柳如是设下宴席款待了徐三公子,期间宾主尽欢。这徐三公子风度翩翩,潇洒多金,又才华横溢,颇为符合柳如是的择偶标准。然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他的年龄比柳如是小了太多,所以柳如是并未考虑委身下嫁。

柳如是见徐三公子不同于其他文人士子,有经世之才,于是,便对其好言相劝道:“我与你定下腊月三十之约,就是不希望你在我身上浪费时间。没想到,你果真如约而至,妾身倍感欣慰。不过,除夕之夜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你却在这一天与我这个妓女在一起,岂不有违孝道?”

柳如是的话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徐三公子竟无言以对。于是,柳如是派小厮提着灯笼,在星夜里将徐公子送回家过年。直到元宵节过后,徐三公子再次登门造访,柳如是这才留他在十间楼中过夜。

这一夜,柳如是再次对徐三公子好言相劝,说:“公子理应以所学报效国家,即便不想以文仕进,也该投身行伍。《后汉书·马援传》中云,‘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耳,岂能在女子手中邪?’大丈夫生而为人,若不建功立业,岂不辜负了这大好人生?”

徐三公子抬起耷拉的脑袋,醉眼朦胧,一字一顿地说道:“世上的美女我见过许多、许多,与她们交往让我更加消沉、浑浑噩噩。唯独与你相识,我才发现自己的丑陋、鄙俗和无知。你的一席话让我振奋、让我鼓舞……”

徐三公子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竟被一妓女点醒。

从此,徐三公子再未将时间浪费在青楼画舫,而是投身行伍报效国家,去北疆边防抵御觊觎中原沃土的清兵。然而,就在他参军的第二年便战死在疆场上,实现了他报效国家为大明捐躯的豪迈壮志。

礼部侍郎钱谦益,为人颇圆滑世故,在朝廷混得顺风顺水。在崇祯十一年冬这当口,钱谦益用大笔金银贿赂上司,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谁知朝中眼红的同僚将这件事捅了上去,以至于,老钱非但没能晋升,反倒挨了一顿廷杖,被罢免还乡。

钱谦益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谁知竟晚节不保,五十七岁时遭逢变故黯然隐退。钱谦益逶迤南归,途经杭州时为排遣胸中苦愁而泛舟西湖。烦闷的钱谦益游湖不久便觉得不耐烦,干脆在湖畔上的草衣道人家落脚。

这草衣道人亦是杭州名妓,她还是柳如是的知交好友。当时正赶上柳如是客居杭州,钱谦益拜访草衣道人时柳如是刚离开这里不久。钱谦益在草衣道人的卧室中发现桌上摆着一张便笺,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首小诗《西湖绝句》: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垂杨小宛绣帘东:写西湖景色。此时,柳如是正住在杭州,而且,就住在西湖附近,所以说,西湖的“垂杨、小宛(小巧的园林)”都在“柳”的“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这句写暮春的景色,有点伤感。莺鸣花间,百花残败,蝶舞枝头,旋又随风飞远......可怜春去也!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还好,我们还有西泠,那里的桃花开得美极了,桃花开在美人堆里,美人就藏在桃花丛之中。

雅致,端的是雅致!

钱谦益拍手叫绝,询问草衣道人这是不是她的手笔。草衣道人微微一笑,说这是自己的好友所作,却未告知钱谦益她的好友姓甚名谁。在两人接下来的交谈中,草衣道人发现钱谦益始终对那首小诗念念不忘,于是便与他约好明日再见,届时会将诗人一并请来。

翌日,西湖上出现了一艘豪华的画舫,画舫中有一男两女三人。钱谦益一见柳如是,便被这女子的姿容吸引了。此时的柳如是,已不再是羞涩的青春少女,她的岁数在妓女这个圈子里已属年长。不过,钱谦益一把老骨头,在他看来柳如是仍是稚嫩的少女。

钱谦益万万没想到,那首工整娟秀的小诗竟是出自此女之手,如此可人儿的腹内竟还有着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惊叹。柳如是在风月场上混迹多年,十分放得开,虽与钱谦益初次相见,却并无羞涩做作之态,就像是与老友会面一样,让钱谦益感觉到轻松自然。

不知不觉间,钱谦益感觉自己仿佛年轻了三十岁,诗兴大发的他连续吟了六首诗句,以示对佳人的爱慕之情。

西湖杂感(六首)

其一

板荡凄凉忍再闻?烟峦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时草,鄂国坟边宋代云。

树上黄鹂今作友,枝头杜宇昔为君。

昆明劫后钟声在,依恋湖山报夕曛。

其二

潋艳西湖水一方,吴根越角两茫茫。

孤山鹤去花如雪,葛岭鹃啼月似霜。

油壁轻车来北里,梨园小部奏西厢。

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

其三

方袍潇洒角巾偏,才上红楼又画船。

修竹便娟调鹤地,春风蕴籍养花天。

蝶过柳苑迎丹粉,莺坐桃堤侯管弦。

不是承平好时节,湖山容易著神仙。

其四

冷泉净寺可怜生,雨血风毛作队行。

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

漏穿夕塔烟烽影,飘撇晨钟鼓角声。

夜雨滴残舟淅沥,不须噩梦也心惊。

其五

建业余杭古帝丘,六朝南渡尽风流。

白公妓可如安石,苏小湖应并莫愁。

戎马南来皆故国,江山北望总神州。

行都宫阙荒烟里,禾黍从残似石头。

其六

冬青树老六陵秋,恸哭遗民总白头。

南渡衣冠非故国,西湖烟水是清流。

早时朔漠翎弹怨,他日居庸宇唤休。

苦恨嬉春铁崖叟,锦兜诗报百年愁。

吟诗作对间,钱谦益胸中的苦愁竟一扫而光。老男人就像一壶封存了多年的陈酒,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柳如是亦被眼前的老者吸引,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崇祯十三年,闲居在家的钱谦益正在读书,小厮突然传讯说有客人造访。钱谦益不由得有些疑惑,正所谓人走茶凉,自被削籍回家以来,已许久没有好友上门了,造访者究竟是何许人也?

小厮献上一张拜帖,只见上面端正地写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十个字。

钱谦益倒认识一位姓柳的同僚,可此人已过了花甲之年,这“晚生”自不会是他。至于其他相识的儒生里,倒不记得有姓柳者。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钱谦益只道他是慕名而来的无名之辈。往年钱谦益要地位有地位要名望有名望,极少接见这些无名人士。但如今钱府门庭冷落,已许久不见客人登门,闲来无事的钱谦益干脆让小厮把那人请进来,让他陪自己解闷。

客人被安排到客厅中半晌,钱谦益这才慢条斯理地走来。那客人羽扇纶巾,正在厅堂上观摩墙上挂着的名家字画。听到钱谦益的声音,那人俏皮地转过身来,粗着嗓子向钱谦益称礼。

钱谦益见此人的装束讲究,一看就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可他的面容比女孩子还要清秀,身段也比男人更加娇小。钱谦益突然觉得自己认识眼前的小公子,不由得皱起眉头,在脑海中搜索关于此人的记忆。

柳儒士也不直说,只是轻轻地吟了一首诗: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钱谦益一拍大腿,这不就是那时与自己同游西湖的柳如是姑娘嘛!

钱谦益立即请柳姑娘入座,随后吩咐小厮准备茶水暖炉。两人本是因文学而结缘,所以这次相见后只是聊了几句家常,随后,便将话题引入千古诗词。钱谦益不愧是当世第一才子,他对诗文的见地颇为发人深省。

钱谦益认为,一首好诗的关键在于“本”,不论是“国风”还是“小雅”,李白还是杜甫,他们的作品都是发自肺腑的有本之诗。

对此,柳如是深感赞同。

柳如是当即吟咏七言诗一首,供钱谦益点评: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妙墨破冥蒙。

竹西瓶指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钱谦益于万历三十八年中第,在殿试上取得第三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探花。一般人为钱谦益赋诗,总要围绕“探花”这个题材,借此夸赞钱谦益之文采。不过,柳如是却对此绝口不提。柳如是诗句的韵脚,均属洪武正韵,十分考究。仔细推敲每一句中的用典,都是有出处的,且都是钱谦益生平最仰慕的文坛前辈。

伯牙绝弦知己难寻,钱谦益从未见过有如此知心之人,不由得拍案叫绝。自西湖泛舟之后,钱谦益便没想过与柳姑娘再有什么交集。毕竟,此时的他已年逾花甲,自认为与年轻的名妓不会擦出什么爱情火花。只是钱谦益没想到,这个女孩竟会不远千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造访,还女扮男装给了他一份特殊的见面礼。

钱谦益被眼前的佳人打动,挽留柳如是在“半野堂”小住几日。柳如是闻言,会心一笑,欣然答应留在钱谦益家中。

就这样,一向死寂的“半野堂”重焕生机,里面时常传出一老一少这对忘年交的欢声笑语。钱谦益带着柳如是泛舟垂钓、游园赏景,不亦乐乎。这是钱谦益自遭罢免后,最安逸闲适的一段时光。为了感激柳如是的陪伴,钱谦益花费重金于红豆山庄修建了一栋独楼,邀请柳如是留在这里。钱谦益以柳如是之名,结合佛经中“如是我闻”一语,将独楼命名为“我闻室”。在独楼竣工那天,钱谦益还不忘在墙上题诗一首: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爱情往往是戏剧性的,谁能想到五十多岁的钱谦益竟枯木逢春,爱慕比他小几十岁的柳如是呢?

在柳如是看来,这份真情是相当可贵的。

柳如是有过不少曲折的情感经历,虽然在十间楼中过着众星捧月般的日子,可那毕竟是金钱交易逢场作戏,肯为她真心付出的人太少太少。钱谦益虽然两鬓斑白,但他的真情实意让柳如是感觉到无比温暖。

或许是因为同样有着艰辛的经历,体会过生活的苦涩,才会对彼此如此珍重。柳如是当即作《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回应钱谦益的真情: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隔年春风又绿江南岸,钱谦益已是六十岁高龄的花甲老人。不过,与柳如是确定了恋爱关系后,他的生命似乎回到了青春岁月。钱谦益每天陪着柳如是月下赏花、登山游湖,从未感到一丝疲倦。

柳如是是个简单直接的人,她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早已疲累不堪。柳如是想要寄以余生,陪伴钱谦益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钱谦益亦明白柳如是的心意。不过,钱谦益几乎不会正面回应柳如是以身相许的心意,他也有自己的顾虑。

首先,两人的年龄相差太大,这年的柳如是刚好二十四岁,老钱足足比她大了半甲子有余。

其次,钱谦益虽曾贵为礼部侍郎,但今时今日的他却是戴罪之身,复出无望,没办法给柳如是稳定的未来。

虽钱谦益一时间不能娶柳如是,却对她无法割舍,一刻也离不开眼前的妙人。柳如是阅人无数,她自然明白钱谦益心中的顾虑。不过,这次柳如是并未果决地放弃,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自柳如是十五岁那年跌落风尘,枕边换了无数男人。从潇洒的翩翩公子,到学富五车的经世老儒,对于柳如是来说都只是嫖客,没有什么分别。不论是周道登、陈子龙还是宋辕文,柳如是生命中的过客既有前朝英烈,又有国家栋梁。她见识过太多多才多金多情的年轻公子,可有几人能做到不始乱终弃?钱谦益除了年事已高之外,有哪一点比不上他们?

才华方面,钱谦益二十八岁便高中探花,在文坛拥有首屈一指的地位;老钱在朝堂上为官多年,虽不至于拥有金山银海,但积累下来的金钱足够二人安享余生。更何况,年龄大何尝不是一种优点?钱谦益比那些年轻人更懂得生活的情趣,他对柳如是的关照是其他人不可比的。耐人寻味的是,柳如是的感情生活,从周道登这个老家伙开始,又在钱谦益这个老家伙这画上句号,似乎她命中注定只能与老男人相伴终生。

见柳如是如此坚持,钱谦益还有何顾虑?

他当即拍板,迎娶柳如是过门。

虽然钱谦益被贬之后门庭冷落,但他在当时的文学圈中的地位还是无可撼动的。文人士子都说他是“文章宗伯,诗坛李杜”,连清初首屈一指的大才子黄宗羲都是他的门生。放到现在来看,钱谦益起码是莫老一样的大文豪。钱谦益迎娶柳如是,本已是惊世骇俗的大新闻了,偏偏他还要明媒正娶,让柳如是成为钱门夫人。钱谦益的行为,就像是狠狠地扇了世俗礼教一个巴掌,捅了舆论的马蜂窝。

钱谦益筹备了盛大的排场,让柳如是风风光光地嫁给自己。钱谦益本就有贿赂上级的罪名在身,如今又办了一场如此铺张的婚礼,自然招致贪污腐败之嫌疑。钱谦益的同僚纷纷奏疏,指责钱谦益无视道德伦常,有违士大夫的传统。与钱谦益交好的友人接二连三地登门造访,劝老钱莫要晚节不保。

大婚当天,钱谦益与柳如是登上彩船,在众目睽睽之下拜了天地。岸边无数义愤填膺的老百姓,连骂带唾,就差将手里的烂菜叶臭鸡蛋丢上彩船了。老夫少妻对周遭的谩骂声置若罔闻,全然不以为意,在少数朋友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当晚,钱谦益还写了首甜蜜蜜的《合欢诗·忘忧别馆是侬家》,见证两人的结合:

忘忧别馆是侬家。乌榜牙墙路不赊。

柳色浓于九华殿,莺声娇傍七香车。

朱颜的的明朝日,锦障重重暗晚霞。

十丈芙蓉俱并蒂,为君开作合欢花。

不论外界的质疑声和非议声有多吵闹,夫妻二人都浑然不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两人携手来到苏州、扬州、杭州、金陵、黄山,在江山的胜景中留下他们的足迹。两人的情话,至今听来仍有“秀恩爱”之嫌。

柳如是问钱谦益最爱她哪一点,丈夫说道:“我爱的,自是你白的面,黑的发。”言下之意,柳如是身上的一切他无所不爱;

随后,钱谦益又以同样的问题反问柳如是,柳如是狡黠地说道:“我爱的,是你黑的面,白的发!”

谁能想到,这段浓情蜜意的话,竟是六十岁的钱谦益与二十四岁的柳如是之间传出的。

这世上从不乏评论家,柳如是与钱谦益过得越是甜蜜,窗外的非议声就越大。明清更迭之际,野史家格外喜欢以柳如是作为题材,大书特书。那些与这对夫妻交好的人,大多会笔下留情,写些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更多的人,则罗织丑闻,将数不清的脏水泼在钱谦益和柳如是身上。

黄淳耀与钱谦益关系不错,在钱谦益落魄时曾登门拜访,被奉为座上宾。钱谦益盛情款待了黄淳耀,席间柳如是准备与黄淳耀诗简唱和,没想到这位经世大儒竟视柳如是为红粉骷髅,退避三舍。

黄淳耀曾在《舟中度牧斋先生初学集得一百四十字敬题卷后兼寄儒馆行人》这部作品里提到“松圆邀翰墨,河东媚房拢”一语,可见,黄淳耀对柳如是有颇多偏见。黄淳耀毕竟是钱谦益的知交好友,所以,表达起来比较含蓄,其他士大夫则更加过分,他们笔下关于柳如是的情节简直离谱,可称得上是丑闻。

例如,笔者曾在网络文学中见到一篇关于柳如是的风流韵事,说她在嫁给钱谦益后,每天晚上都会在小楼里与野男人苟合,养了不少年轻英俊的“面首”。一旦厌弃了,随时更替,淘汰下来的面首直接杀掉了事。本以为这是一篇同人之作,没想到却是有文献依据的,而这依据正出自柳如是的野史。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嫁给老夫的少妻有外遇虽违背道德伦常,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毕竟,老钱在一些方面“力不从心”,没法满足正值壮年的柳如是。不过,柳如是可不是现代人,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尚有浸猪笼的遗风,既已从良柳如是若再不检点,恐怕很难为世所容。更何况,柳如是蓄养面首动辄杀人的情节太过离谱,她又不是武则天或北齐胡皇后,哪来的杀人不犯法的权力?

更有甚者,称柳如是在钱谦益年迈体衰之时,将他赶出了“我闻室”,不再与老家伙住在一起。这更是匪夷所思,此时的柳如是已是钱门的正房夫人,即便她在开妓院时赚了不少钱,可她立足社会的“名”都是钱谦益赋予的。将丈夫赶出卧房,无疑是有违妇道的,柳如是是决计不会这么做的。

还有个说法是柳如是的相好触犯刑律锒铛入狱,钱谦益生怕夫人不悦,于是便动用关系将柳如是的小情人保了出来。这些故事纯属大放厥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不论舆论如何抨击柳如是与钱谦益,他们之间的感情始终和睦,这是毋庸置疑的。唯一对他们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唯有江山易主的天下大势。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军队打进了北京城,朱由检被迫吊死在煤山的老槐树上。仅过了一个月,满清便在吴三桂的接引下入主京师。五月十五日,恰逢甲申国变,福王朱由菘在遗臣的拥立下建立南明小朝廷,也就是弘光政权。

虽说这个政权仅存在了短短一年,但这一年却是钱谦益、柳如是最显荣的时期。靠着好友的帮助,钱谦益得以被弘光朝复用,官职为礼部尚书。在走马上任时,陪在钱谦益身边的柳如是一身戎装,颇有慷慨报国的巾帼气概。

当年名动秦淮河的风流名妓,如今竟成为尚书夫人,柳如是不由得感慨世事无常。来到南京的这段时间,钱谦益活跃于政坛,力主光复大明。柳如是亦发挥了交际天赋,周旋于显贵之间,结交四方义士,替丈夫网罗人才。

然而,明室的衰落已成定局,单凭钱谦益夫妻的努力,在历史的车轮前无疑是螳臂当车,改变不了什么。

弘光二年五月,清军势不可挡地攻占了南都,将建国一年的弘光朝摧毁。柳如是目睹清军扫荡江南造就的人间悲剧,对清廷嗤之以鼻,她劝丈夫以死殉国,以示对朱明王朝的不二忠心。钱谦益思量再三,觉得夫人说得在理,于是便与柳如是相约来到西湖自尽。

一如两人相识那天,钱谦益和柳如是泛舟西湖,在清冷的月光下划到湖心。柳如是从食盒中取出几碟精致的菜肴,还有一壶陈年佳酿,为丈夫和自己倒满酒杯,随后说道:“能与夫君相遇相识相知,已是几千年修来的缘分;今夜能与夫君死在一起,也是一种福气。”

看见眼前的佳人,钱谦益泪眼朦胧,端起酒杯说出那句:“来世再作夫妻”后,准备迎接自己的宿命。

柳如是站起身来,要与钱谦益一块携手投湖,谁知一缕凉风袭来,竟让钱谦益打了一个寒颤。

钱谦益把手伸向湖水,试探了一番后说道:“夫人,这湖水太凉了,我们等到水暖一些再来吧。”

柳如是这才知道,钱谦益舍不得这大千世界,早已后悔与自己同来西湖。她虽然心中愤慨,却不知该如何劝丈夫,只能紧紧地抱着他,在船上依偎到天亮。

丈夫不是那种肯为国效死的大英雄,柳如是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既然舍不得这花花世界,那便一同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吧,只要不仕清,总算不愧对前朝。

然而,钱谦益才答应没多久,柳如是便听小厮说他翌日便要迎接清军入城。

柳如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意中人竟是这般软骨头,感慨万千的她一人来到后院的荷塘,准备投湖以唤醒这个陷入迷途的钱谦益。没想到,钱谦益在柳如是即将投湖时赶来,将她牢牢抱住。

他不舍得死,更不舍得让柳如是死。

钱谦益委托家人将柳如是照料好,一个人走出钱府,迎清军入主南京。

没过几天,柳如是便发现丈夫竟将前额的头发剃光了,还把脑后的头发扎成了辫子。柳如是这才意识到,钱谦益非但要苟活,还要活出个荣华富贵。

柳如是指着钱谦益光秃秃的脑门气得说不出话,可钱谦益却已下定决心。钱谦益已做好准备迎接清廷的延揽,“管这江山是朱家的还是爱新觉罗家的,我的目的就是当官”。

之后,钱谦益打着“为前朝修史”的旗号,领了礼部侍郎兼秘书院学士一职,中秋过后便要前往京城入职。分别之前,钱谦益与夫人同游西湖。一个踌躇满志,一个悲痛欲绝。

自钱谦益与柳如是相识以来,第一次相顾无言。整个晚上,柳如是都在闷闷地饮酒,钱谦益也不知该如何劝夫人,于是,便陪着她喝酒。

酒过三巡,柳如是盯着湖心的映月,喃喃道:

素瑟清樽迥不愁,花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箫向碧流。

柳如是想用往日的甜蜜唤回钱谦益,可钱谦益已被名利冲昏头脑,怎会如此轻易地回心转意?因此,这一次的离别酒,让柳如是倍感苦涩。

钱谦益用自己的晚节作为筹码,一心想要博得功名利禄。在他的期盼里,清廷起码能安排个宰相之类的职务给他当当。谁知,满清统治者亦知非我族类的道理,只是给了他礼部侍郎的闲职养老。

对于多尔衮来说,钱谦益归降这件事很重要,但钱谦益本人却并不重要。这位前朝遗臣,是曾经的东林党魁,只要他肯“弃明投清”,自然会带动更多的前朝遗臣。至于钱谦益的个人能力再突出,他只是老骨头一把,没法给朝廷做太多实事。

况且钱谦益终究是个汉人,爱新觉罗氏又怎会将实权交到他的手里呢?

一步错步步错,自钱谦益开城迎清的那一刻,他已输掉了这场牌局。钱谦益入朝后饱受八旗贵族冷眼,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满人教化遗民的招牌罢了。柳如是每个月都会寄来家书,劝他急流勇退,早日回乡隐居。钱谦益对清廷心灰意懒,终于决定归隐田园。

钱谦益唯一的价值已被清廷榨干,再留他在朝中吃空饷徒然无功。因此,当钱谦益向朝廷提出辞官申请时,立即得到多尔衮的应允。就这样,钱谦益在清廷当了半年的礼部侍郎,随后便灰溜溜地退休了,从这以后再没有复出。

西湖之畔,钱谦益与柳如是再次过上了面朝西湖春暖花开的日子。

两年以后,柳如是为钱谦益诞下一女。老来得女的钱谦益感慨上苍待他不薄,更醉心于田园牧歌般的晚年生活。钱谦益辞官之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平时与爱妻吟诗作对,消遣时光。

不过,柳如是却向来关心家国大事,她思念故国,所以,她一直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乱世佳人柳如是能成秦淮八艳第一,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