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9日上午,“聚焦学习力生长,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年南京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展示活动(语文)”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隆重举行。活动分两个会场,1-3年级语文分会场设在阶梯教室。一大早,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的教研员徐艳老师、各区相关教研员及来自全市各区的相关骨干教师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济济一堂,连阶梯教室的门口、过道都坐满了老师。
观课——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程婧婧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灯笼果》,程老师紧扣“灯笼”一词,让学生看看、摸摸真正的灯笼,逐步引领学生感受“灯笼果”这种水果的外形特点与灯笼的相似之处。通过品味“纱衣”“滚圆晶亮”“棱角”等关键字词,将汉字的形音义巧妙结合,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灯笼果的形象特点,而且发现了文字里的秘密。如:“纱”表示丝线很少,“纱衣”就是用很少的丝线、纱线织成的衣服;“晶”有三个“日”,特别的光亮;“棱”是后鼻音、第二声,读起来显得有力,就像桌子突出的棱角摸上去的感觉一样。程老师的教学生动有趣,逐步推进,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具体形象的触摸、感受相结合,将识字与理解、朗读相结合,学生们学得兴味盎然,有声有色。
《灯笼果》
《灯笼果》
《灯笼果》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我叫黑脸琵鹭》,将教学聚焦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鸟?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名字?”的问题上,激发起学生浓浓的探究欲,不仅引领学生探究黑脸琵鹭名字的由来,知晓其捕食的特点,更让学生感受到书面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章老师让学生看琵琶的图片,发现“琵琶”两个字上面一笔笔的横画就像琵琶一根根的琴弦,再看黑脸琵鹭等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黑脸琵鹭长长扁扁的嘴巴就像琵琶的样子,这样的教学将形象图片、识字与语言表达巧妙地连接。为帮助学生理解黑脸琵鹭的嘴巴就像一把“小汤匙”,是捕鱼的好帮手,章老师让学生拿着小汤匙做动作,体会汤匙在汤桶里捞菜的情形,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顺畅理解了课文中描写黑脸琵鹭用长嘴巴捕鱼的语句。学生们学得开心,学得到位,读得有声有色,写得有滋有味。
《我叫黑脸琵鹭》
明理——让汉字教育更有黏性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徐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报告《让汉字教育更有黏性》。
语文学习力是什么?语文教学如何聚焦语文学习力生长?徐老师紧扣此次活动的主题,用问题拉开了主题报告的序幕。
徐老师指出:汉字是中国人的语言之根,汉字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语言特点、思维特点、审美特点及文化特点。汉字教育是播种语文学习力的种子的教育。
徐老师用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的两个汉字教育的经典案例,具体剖析了有黏性的汉字教育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让学生动起来,将汉字与儿童的身心黏结。二是让汉字活起来,将汉字与语言的建构运用黏结。
如何能让我们的汉字教育像斯霞老师的那样有黏性呢?徐老师结合章婧老师和程婧婧老师的两节课例,给出了明确的操作建议:
第一,简单。要让汉字教育变得简单,我们需要寻找核心,尽量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