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途中看到车窗外小麦收割后的田地,忆起小时候麦收的忙碌场景。
那时候上学是有农忙假的,因为老师要回家收麦子,我们也要回家帮忙。准备收割了,一大早全家人就各自忙开了,爸爸负责磨镰刀,人力车的车轮充好气,妈妈则早早的把一家人的饭烧好,早吃完早下田。
大人们和能帮忙割麦子的哥哥姐姐们都去田里了,下田帮不上忙的小孩们就在家里的打谷场上负责看场。因为留置的场地一般都是靠近主干路,看着可能是防止有顺手牵羊拿走一拢的,更怕有鸡鸭鹅来糟蹋粮食。一个人待的也着急,这时候最盼的就是爸妈拉着一架子车麦子回来。因为这时候妈妈就会从口袋里掏出灯笼果和马泡瓜给我,那是对负责看场的我的最好的嘉奖。
等我上二三年级了,爸爸也给我准备了把镰刀跟着大家一起割麦。半天的劳作下来,手上磨出了水泡,腰酸的直不起,身上被麦芒刺的痒痒的,还有成熟秸秆上掉落的灰尘会隔着衣服厚厚的贴到皮肤上。那时候大家都一样,也不觉得多辛苦了。
运输途中,如果麦子码放的不好,架子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就有可能翻车,那样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来重新装车。
拉回来的麦子要晒几天太阳,否则水分大不容易脱粒。如果遇到天气好、运气好,可以直接摊开晒干就进入到脱粒的步骤,但是夏季天气容易变脸,天气突变就要把麦子堆成垛遮盖起来,否则受潮的麦粒就发芽坏掉了。每家每户晚上都会派一个人在打谷场上露天看守,夜里全家老少齐抢场是常有的事情。晒好的麦子平摊在打谷场上,人牵着套上石磙子的*牛,用石磙来碾压。压几遍后用叉子把麦秆翻个个接着碾压,直到麦穗上的麦粒全部脱完。
接下来就进入扬场的环节。这时候要碰上大风的天气是最好的,风小麦壳是扬不掉的。
扬干净的麦粒再反复晒几天才能囤到各家的粮仓里。那时候小麦产量低,尽管如此辛苦,一年的粮食还是不够一家人果腹的,青*不接仍是常有的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