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红薯
苏醒
星期天,吃早饭时,母亲说家里忙,要我去地里起红薯。父亲说不多,俩垄,有十来米。
吃过早饭,我扛起抓钩子,就去地里。说实话,这些年来我很少干地里活了,一方面是因为地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主要是使用机器耕作,不需要太多劳力了。今天母亲让我去起红薯,我一是想劳动锻炼,二是想重温儿时的旧梦。小时候地多,主要是人力收割,小孩子是要去地里帮忙干活的,我小时候也没少帮家里干活,其实那时去地里干活也没觉得苦,有时候还觉得有趣,主要是可以在地里玩,可以在地里烧红薯、烧花生吃,还可以在地里找些小果子吃,像野生的小黑豆,小香瓜,洋菇娘等。
我边走边回想童年在地里的开心趣事,不一会就到了地里,我看到地里的红薯秧还很绿,心里有些不忍拔,可是起红薯不拔红薯秧是不可能的。我先是用抓钩子搂红薯秧,然后拔根,接着使劲抡起抓钩子扒红薯垄,一抓钩子下去,有时露出几个红薯,有时一个也没有。有时还会扒烂或者扒断一些红薯。虽然有些可惜那些被扒烂或者扒断的红薯,也只能是在下一次扒的时候小心些,活还是要继续干的。有些红薯藏得比较深,需要好几抓钩子才能出来,有时候还要用手使劲拔。干了一会我就汗流浃背,手有些酸疼,看看手掌,快要磨成茧子了。我告诉自己不能歇,脱下外套继续干,忙活了半天,终于起完了。我看着那些红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断了几截,有的被扒烂了,还有的红薯长了黑斑,有的就很好看,我抹抹额头的汗水,看哪个红薯都满心欢喜,哪一个红薯都来之不易,都有我的辛勤付出。想起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有感触。我又想起我们买菜时挑挑拣拣,各种挑剔,忽然觉得很不应该,我看着我起的每一块红薯,都不容易,都满怀爱意。丑的、俊的,完好的、断的,不都是食物吗?不都能充饥、滋养我们的身体吗?它们同样是经历了很多风雨的洗礼,干旱的考验,虫儿的侵扰,能成为食物,都不容易,它们都是农夫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食用,而不是百般挑剔。习劳知感恩,以后买菜,我不会再挑剔了。
当我想法把红薯运到家,母亲问我累不累,我说累,都出汗了。母亲说小时候让我好好学习,就是让我长大了有个好工作,不要像她那样劳累。我很感谢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让我有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却也可以衣食无忧,不用吃很多生活的苦。我看着我起的红薯,心里欢喜,洗好一个,咬一口,真甜。劳动是快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劳动,只是现在很多劳动都被机器代替了,很多人没有机会体验劳动的快乐,懒惰滋生了很多问题。听说现在很多孩子连家务都不会做,更不用说农活了。即使是农村孩子,很多也不会干农活,甚至不知道自家的地在哪里了。假如我们这一代老去,我们的地会怎么样呢?也许我想多了,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再吃一口红薯,真甜!
(图片来源于网络)重要公告:即日起,凡投稿本刊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打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地级以上*报文艺版,或文学杂志发表。签约诗人(作家)(排列不分先后,名单正在添加中……)剑峰(中国作协会员)、何孝清(中国美协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玉庭(教授,安徽作协会员)、孙永恒(中国书协会员)、吴金火(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杨兴明、陈定杭、江山、邓昌盛、天河、罗涛、阿凡、杜向达、罗菲、王火、刘朝荣、舒展、王新葆、曹桂、肖育莲、杨建昭、李永宏、李辉春、王李、向卫华、邱太兵、张春芳、崔春杰、王志海、南枝可依、李静、邹仁龙、谢尚江、覃力维
《神州文艺》“签约作家(诗人)”招聘启事
“身边的好人好事”散文、诗歌有奖征文活动征稿启事(点击可看)
作者简介:
苏醒,河南永城人,教育硕士,教师,喜欢国学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喜欢阅读与写作,有作品发表于《改革》《灞柳文艺》《红罗山文学》《神州文艺》等刊物,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多年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不负时光,愿世界因我更美丽。
支持原创,苹果用机赞赏入口
————————————————————
《神州文艺》征稿启事
主要刊发:诗歌(含散文诗),散文,小说,文艺评论,书画摄影,文艺视频等,开设栏目:新诗雅苑、古风雅赏、散文选刊、小说园地、评论专栏、校园星系、新书资讯等。
投稿要求:
1、作品须为原创。投稿模式:作品题目+作者姓名+作者简介(字)+横拍照片(用附件发送)。作品不愿被修改请注明。
2、来稿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