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6日,郑梦竹和吴灿荣同学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郑梦竹同学是博士研究生,她的论文题目是: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老药新用策略发现靶向抗癌药物。其论文阐述了应用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发现方法,从已知药物中筛选得到多个靶向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建立了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老药新用的药物筛选和评价体系。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她基于IDH1突变酶的结构,进行了抗癌药物筛选与活性评价,采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分别从已知药化合物和天然产物化合物中找到三个潜在的癌症代谢相关的IDH1突变酶抑制剂。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体外酶活性,微量热泳动技术,热迁移(CETSA)技术,在细胞水平建立IDH1突变酶相关抑制剂筛选与活性评价的方法。选用CB-17/Icr-scid小鼠,用IDH1突变酶高表达的HT细胞造模,在体内评价已知药物克罗米芬的肿瘤抑制活性,确证它是有效的IDH1突变酶抑制剂。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中,她基于TOPK激酶同源建模的结构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了虚拟筛选和活性评价。首先采用杆状病*-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建立了高效表达TOPK激酶的表达体系。然后通过同源建模构建了人类TOPK三维结构模型,从质子泵抑制剂中发现艾普拉唑是潜在的TOPK抑制剂,并对其进行体内外活性评价,发现其能较好的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从已批准药物的数据库ZDD(ZINCdrugdatabase)中发现HJ能够靶向TOPK激酶,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率,改善恶性肿瘤转移。
在五年的博士学习期间,郑梦竹同学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Oncotarget、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BioorganicChemistry等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6篇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
吴灿荣同学是硕士生,他的论文题目是:靶向肿瘤能量代谢途径的药物发现。他的研究主要围绕肿瘤能量代谢中糖酵解和谷氨酰胺代谢两个通路,分别对其关键酶HK2和KGA两个靶点进行研究工作。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中,他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预测毛酸浆内酯K(一种来自中药毛酸浆的新型去甲醇酯化合物)是潜在的KGA抑制剂。然后从酶活性抑制和微量热泳实验证实了毛酸浆内酯K能够与KGA靶向结合并且抑制其活性。毛酸浆内酯K对KGA高表达的人类癌细胞系如SW和HCC-ER表现出强效的抗增殖作用,其作用是通过阻断谷氨酰胺代谢实现。毛酸浆内酯K可以逆转HCC-ER细胞对厄洛替尼的耐药性,且与己糖激酶2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增强其对SW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毛酸浆内酯K也显著抑制SW移植瘤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
在论文的第二部分,他通过对实验室内部天然产物数据库中的天然产物进行基于结构的虚拟配体筛选,发现来自灵芝的一个新的类固醇衍生物(22E,24R)-6β-甲氧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二醇(2)与HK2具有显著的计算结合自由能,预测其与HK2具有高结合亲和力。而后通过微量热泳动实验、酶抑制实验和肿瘤细胞抑制实验,确定此化合物为高效的HK2抑制剂。
在三年的硕士学习期间,吴灿荣同学在Oncotarget、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和Fitoterapia等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2篇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徐宏喜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华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李登举教授、华中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智超教授、沈阳药科大学陈丽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阮汉利教授、李蕾副教授等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参加了答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