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村头镇的士谷村,千年前叫寺谷村,旧郡制下属三十六都。据方氏家谱记载,赵幼年时,在寺谷村外的新安寺里读过书。后来,赵成为北宋的名臣。故,方氏先人便把原来的寺谷改成如今的士谷。以此,来鼓励后人崇尚学习。
士谷村里的柿子树,大多有些年头。据统计,全村有五十年以上的柿子树颗。这些柿子树,大多散落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和居民的房前屋后。
全村,唯数村口钟山脚下的那颗柿子树年纪最长,距今已有千年。
坊间传说,这颗柿子树,是幼年赵在新安寺里“破蒙”后种下的。所以,士谷人对这颗千年柿树特别敬重。有迷信者,还会带着将要“破学”的儿童来到树前行礼,愿望孩子将来能在读书这方面有所成就。
方承豪摄
千年柿树上的果子,熟得比较迟,它要等到村里的那些百岁年纪和几十年岁数的柿树上的果子全部“下山”了,才将枝梢上的果子催生成如灯笼般的艳红,挂在枝头上映红身边的整座钟山。
逆流而上,顺着际底溪走,路边的稻谷已*。地头,百岁柿子树上鲜果吊扯着新枝,有的从老树干上慢慢地往地上爬;有的在秋风里荡起了秋千。谷子的*与柿子的红,充填着整个山谷。刹时,让入士谷村的人们,脸上开始灿烂起来。
村庄里的路,早已硬化。去士谷时是雨天,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方便。宗祠的门开着。戏台上,有新妈妈正用柿子逗着怀里的婴儿。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去想,这柿子习俗文化在士谷是一种怎样的传承。
柿子干是一种很好吃的果脯。在士谷,家家户户都会做,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能做。做柿子干的程序有些繁琐。山泉水和辣蓼草,是制作柿子干必不可少的原料。
老宅里,几位上了年纪的大妈正在制作柿子干。她们拿来水桶,放到屋里连着天井的厅堂里。水桶里垫上一层辣蓼草,再将柿子放在辣蓼草上。然后,再在柿子上铺一层辣蓼草。如此反复,最后压上一块青石,加进山泉水直至没过青石。大妈说:用辣蓼草和山泉水浸过的柿子,晒出来的柿子干很好吃。
八仙桌子上放着已经切好了的柿子,只待屋外的雨停日出,便可拿到屋外晾晒。而今天,它只能呆在屋里点亮整个厅堂,让围坐在它身旁的人们,期待着日后那诱人的味道。
士谷村,有种柿子树的传统,有制作柿子干的习惯。与村支书方志海聊天时,他说:村里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将这个传统的习惯,发展成自己的品牌产品,结合村里的古迹传说,旧时的士谷老八景,大溪垅峡谷和石崖磐上的枫林,突出一村一品和人文、自然风光,将士谷建成柿谷,让柿谷红遍士谷,让士谷走出大山,走向山外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