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是关于“卫星”的现代版京剧您听过吗?年4月,一出新编以武旦为主的古典神话剧《红色卫星闹天宫》在北京吉祥戏院上演。彼时世界分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激烈的*事竞争。年9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社会主义阵营人民欢欣鼓舞,中国京剧院以京剧艺术形式来歌颂这一人类科学历史上的伟大事件。
红色卫星上天后,闯入并大闹天宫(天宫看作是旧秩序的代表),与天兵天将大打出手,还有红色卫星会见嫦娥以及“寂寞嫦娥舒广袖”等浪漫情节。
话说那日玉皇大帝庆贺升平,各路星宿应邀而至,席间,嫦娥歌舞助兴,被奎木狼当众调戏,玉帝却袒护奎木狼。嫦娥不堪凌辱,欲返人间,吴刚、玉兔不忍分别,相对而泣。哭声被人间飞来的红色卫星男听见,他进入月宫,告知人间变化奇闻。少顷,红色卫星女和织女相继来到。顿时,月宫一片欢乐。结果招来了千里眼、顺风耳,将织女打入天牢。吴刚不避艰险,找寻红色卫星,与其一同捣开天牢,大闹天宫,救出嫦娥、织女。孙悟空佩服红色卫星的英雄作为,他们齐心合力,大败天兵天将。
《红色卫星闹天宫》于年初完稿,由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团前身)首演于北京。编剧马少波、石天、秦志扬,导演李永华、殷元和。王天柱饰红色卫星男,班世超饰红色卫星女,李丽芳饰嫦娥,王吟秋饰织女,李鸣盛饰吴刚,郭元汾饰玉皇大帝,刘飞云饰悟空,徐鸣远、郭金光分饰前后玉兔。
故事富有传奇性和神话色彩,人造卫星被赋予人格化的魅力,通过人造卫星在天空的神话想象,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讴歌。
班世超扮演的“女卫星”,包头贴鬓,扎红色头巾带面牌,穿了一身特别设计的红色战服,圆领、紧袖口、腰上有臀围,扎腰箍,灯笼裤,脚穿大红战靴。弟弟“男卫星”也是一身红色短打服装,扎红头巾带面牌。两个卫星的服装色彩鲜明、款式精干,在舞台上很抢眼。织女、嫦娥,还有玉皇大帝、孙悟空、二郎杨戬、托塔天王李靖、护法韦陀,三太子哪吒及天兵天将等角色都是古典戏装。这出戏有文、有舞、有打,排导新颖,场面丰富,观赏性很强。文戏场面细腻有序,织女织布,嫦娥舞绸的传统表演恰当地运用在角色表演之中;武戏场面更是安排奇妙,“女卫星”首次出场就给观众一个既神秘又新颖的感觉,为了表现卫星遨游太空的景象,“女卫星”在台上耍“流星”。“流星”是舞台上的一种表演技巧,现在已绝迹多年了。我小时候看过的舞“流星”,是拿两个瓷碗,里边装上清油捻子,用一条绳子把瓷碗拢在两端。舞动时点着碗里的油捻子,双手提在绳子的中段,像舞动长枪木棒一样,耍着各种花样,两个瓷碗就像两个火球在舞台上飞舞,时而激荡时而缓和,很是好看。但是这种舞流星有一定风险,万一碗里的油捻子甩出去,就会发生事故。班世超扮演的“女卫星”,他舞动的“流星”做得很巧妙,是用铁丝盘了两个小网球,里边装上电池和灯泡,外边用红绸子包起来,把两个小铁丝网球分别固定在绳子的两端,用时把电池与灯泡接起来,小网球就成了两个红彤彤小球。表演“流星”时,舞台降暗了灯光,只见两个小红球在黑蒙蒙的空中飞速旋转,班世超变化着小红球的各种动势,顺转、倒转、忽高忽低,最奇特的是流星球一个顺转、一个倒转的交叉转动,两颗红球在舞台上飘来荡去,使人联想到卫星在太空中遨游的景象。
台上每次耍流星,台下都是掌声不断。“男卫星”舞动的是两个特制的大锤,在锤里也安装了电池和灯泡,用红绸子包着,舞动起来,很有男性的威猛之气。
来源:寻找李少春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