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里位于成都武侯祠大街中段,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邻浆洗街洗面桥街。一墙之隔即是武侯祠。
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代指成都。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锦里被称为“美食博物馆”。在这短短的多米的街道上,几乎可以吃到四川任何地方的特色美食。
星巴克咖啡也来凑热闹。
汉服与锦里的环境和氛围特别协调。
红墙黑瓦,红粉佳人。
着戏装的摄影模特。
铜雀台里观川剧。
“结义楼”里品川茶、尝川菜、看川剧,一条龙搞定。
掏耳朵在成都叫“采耳”。据我了解,采耳这门手艺是成都独有的,这和成都独特的环境、情趣和生活追求有很大的关系。摊位有三四家,生意都还不错。
竹影摇翠,银杏飘*。
水榭楼台,酒肆闻香。
小桥流水人家。
红灯笼,青石板,乌衣巷……不著一词,诗韵无限。
卖草帽的小女孩。
穿过这个小门就是武侯祠。
这个奶茶有点“生猛”。
四川人摆不脱的麻将情节。
把糕点做成麻将,饿了就吃个二饼也不错。
别人烤全羊,咱四川人也能烤全猪。
街头画家。30元画一张,真不贵。
高手在民间。
僧人也禁不住人间烟火的诱惑。
甚至喇嘛……皮鞋贼亮。
成都悠闲自得、安逸巴适的生活环境很对老外的胃口,这几年成都被炒得火热,和外媒的宣传报道有很大的关系。这个老外在成都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童车上坐的是二胎,后面的老丈人还抱着老大。
藏民旅行团。成都街头随处可见藏人、藏区特产店铺,可见四川和西藏的联系非常紧密。
出了锦里,在隔一个街区的“瓦晒下饭菜”午餐。锦里的小吃主要是给外地游客准备的,本地人一般不在那里就餐。
招牌菜毛血旺。
川菜扛把子——回锅肉。在成都吃饭,没必要到那些网红店去排队。差不多的饭馆味道都不错,在这里开饭馆,没有两把刷子是开不下去的。
锦里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是成都旅游的必打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