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灯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民俗丨在旧时的长沙城乡,我们的元宵节龙闹
TUhjnbcbe - 2023/3/14 18:50:00
中药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so_4928087.html

文丨任大猛

矫矫龙腾,龙来了,最早从正月初五开始,一般以正月初九,最迟到正月十一长沙龙灯都要开始摇头摆尾上街,或行游乡村田间地头。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龙灯狮唱则达到新春欢乐的最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道家俗说为上元节,亦称元夕、灯节,节俗活动集中夜晚。省会长沙元宵节,不只是看灯会,更有狂欢热闹的龙腾狮舞,此俗在湖湘大地,由来已久,文天祥在南宋末记有衡州元宵热闹观灯之俗;清人吴棠《潭州竹枝词》更称:“新年无处不龙灯,锣鼓沉沉瑞彩腾。彻夜喧阗看未足,人山人海拥千层。”

龙灯闹元宵,不闹不长沙,在老湖南、老长沙人眼中,元宵是舞龙玩狮,用来“闹”,用来狂欢的。元宵节在古老的中国,就是中国的“狂欢节”。至少老长沙龙腾狮舞的狂热,完全当得上“狂欢”二字。

现在的长沙,每到元宵时节。橘子洲必放焰火,梅溪湖举行灯会,火宫殿春节元宵灯谜及游街庙会数年连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正街老街元宵老戏连台……长沙城内当前各类元宵活动点缀了长沙繁华升平岁月年景,但与晚清民国时期长沙元宵时节舞龙舞狮相比,这些活动仍稍显静态,群众参与感仍显不强。要再现长沙人、湖南人“富于行动力,富有创造力”的元宵狂欢景象,尚需各方群策群力,加紧策划及运作,在长沙当前元宵灯会基础上再加一把劲,再烧一把火,即可努力使老长沙旧时元宵龙狮欢腾狂欢场景恢复,甚至提高,进而可使其成为一张富于长沙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重要旅游名片。

◆长沙玩龙舞狮,玩出故事万千

回顾往昔老长沙元宵节龙闹狮欢,那在以往人们的回忆中,常常惹动“乡愁”。一位从长沙南门口长郡中学毕业的学生熊亨瀚,在八十年前的长沙,过完元宵节、奔赴革命事业前,写有一极具气势的诗作:“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此诗作为元宵龙灯文化鼓励当年的热血男儿投身革命,志在四方。此诗曾广被引用。

老长沙的元宵龙灯花鼓,何以能成为激励长沙人、湖南人向前奋进的人生动力?年,长沙邹觉民,隔着“一湾浅浅海峡”,在“那一头”怀乡,邹觉民称,他的一生也算是走过不少地方,但他不能忘怀的是“少年时期的长沙”看元宵舞龙舞狮,他认为在“闹元宵”时的舞龙舞狮上,“惟楚有材,湖南第一”,他说:中华大地,何处无龙灯狮舞,我尤其不能忘怀长沙元宵节。

△英国人笔下的中国新年。来源:年《故事绘话中国》

家住营盘西路旁左局街32号80多岁的杨新美娭毑谈起元宵,总爱说老长沙乡村和城市舞动的龙,能让整个长沙城都在摇动沸腾。作为一名女子,她年轻时也舞过龙,那是在新长沙“土改”后,移风易俗,女子在长沙也组成女子龙灯队,与男子龙灯竞争。舞龙很要劳动力,舞过龙后,她们这些女子们的衣服全部汗透,拧得出水来。舞龙时人人兴奋。那时老长沙龙灯好看又好玩,可排出大棋盘、小棋盘及猴子跳圈等种种图案。

邹觉民对元宵舞龙有更深的了解,他说:长沙人玩龙灯、拱狮子,多变化,精技巧,明穿插,重艺术,尚团结,讲协同,能言语,可唱歌。龙舞之时,静似花团锦簇,动如豪气凌云,花样新奇,多姿多彩,能应音节节奏升沉起伏,亦承指挥命意,旋游盘桓,欲低则如龙游浅水,曲折蠕行;欲高则可激昂青云,摘星抹日。千娇百媚,万景全归,揉和情感,美化威仪,集瘦腴疏密之成,显摇头摆尾之神采。

他举例说,长沙玩龙灯如第一个故事玩的是蜻蜓戏水,接着玩蝴蝶采金瓜。在玩龙珠者指挥下,首先得让龙灯显示四翅六足,头尾分明,高低起伏,或飞或翔,乘风摇荡,俨如唐人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所描述的姿态。但顷刻之间,龙珠棒动,舞龙者换笆斢把,三压七,五盖九,四穿一,二交六之后(龙灯一节称一笆),玩龙者彼此互换交执,即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蝴蝶,站立金瓜之上,点首翘尾,振翅欲飞,这个图案的拼成,系以龙之头尾借作蝴蝶头尾,将龙珠放置中央以示为瓜,观众触目,即知这个龙灯玩的是蝴蝶采金瓜。

老长沙元宵玩灯的勇士,技术熟练,动作敏捷,他们的舞龙常在万人瞻仰之下,变更任何故事,均以身手活泼、动态健美著称,绝不拖泥带水,露出拙状,转瞬之间凭几根木把,交织扭捆,即成形形色色历史故事。如表演毛国珍打铁、永乐观灯、污泥河救主、渭水访贤、刘十娘杀钗、观音坐莲、唐僧取经、渔翁戏蚌、武松打虎、霸王别姬诸史事,均以图案显示出来,即如其事如其人如其物,可令欣赏者叹为观止。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每一盏龙灯(湘语称一条龙为一盏灯)的指挥,全部掌握在玩龙珠一人之手,司此职者皆杰出人选方可胜任,心中如没有韫藏很多故事,既不可担任玩珠,更无资格客串指挥。

70多年前,邹觉民曾见一盏长沙南乡陈姓族灯,玩过一条住有五千户市镇,从街头玩至街尾,穷一日之力,表演故事,堂堂精彩,个个出新,既经推出,绝不重玩。这位玩珠指挥,可谓饱学之士,胸怀十万甲兵。

◆最轰动的龙灯,炮火重围中狂欢

湘春路的任海平老爹也见识过老长沙城乡玩龙灯。上世纪四十年代长沙城乡玩龙灯,玩得最引起“哄动”者,都是长沙城内最勇敢健美朴质的男子能够蹈火狂欢,年轻女性对玩龙者的喜爱,超过今天的“追星族”。

在元宵这天,长沙城乡常能看到舞龙者在舞龙时作“烧龙”表演。这些年轻男子,头扎红巾,赤膊短裤,手擎龙灯狂舞表演。表演火龙时,接龙的人家把装有火硝的竹筒点燃,喷出长长火焰,形成几十条火龙,冲向舞龙的年轻男子。在喷射焰火的竹筒焰火包围下,玩龙灯的长沙青年不但不畏缩逃避,反而在夜晚熊熊焰火当中大喊大叫,龙灯亦舞得更加热闹狂欢,甚至进入颠狂之状。每个人都看到火焰冲到舞龙者的胸前背部,火花在其赤膊肉体上飞舞狂溅,而他们反而更在火花中以此一逞勇武。初看长沙火龙表演的人,常为他们提心吊胆,但被焰火冲烧的舞龙青年却若无其事。

△元宵节街头欢乐游行的队伍。来源:年英文版《故事绘话中国》

玩龙后,丰盈西里有户家庭,医院院长李启盘,医院的亲戚,一道对玩火龙的勇士现场进行身体检查,却发现他们胸前背部除有斑斑火药灰烬外,皮肤确无任何损伤。据闻他们在舞火龙时皮肤涂有一层草药药水,可保护皮肤不受烧烫伤。其实民国胡朴安收录的《长沙新年纪俗诗》中亦记此事:“前度神龙今又来,沿途收水取钱财。可怜菩萨亦遭厄,炮火重围辟不开。”下有注称:元宵日,各庙龙灯再到各家一次,谓之收水。各将封钱送之,并多备爆竹,围绕燃放,不令外出,相传放炮愈多,神愈保佑。这又是另一视角的表达了。

表演烧龙的青年,在地方被视为勇士,尤为年轻姑娘倾慕暗恋。由此元宵舞火龙,亦可窥见旧时长沙城内亦不乏武勇一面。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民族面对倭寇入侵处于危亡之际,不知有多少平日在元宵节时不惧火龙的长沙青年,不惧流血,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陷阵冲锋,以御外侮,卫我金瓯无缺。可见平日看似寻常热闹的元宵龙舞,亦作卫国时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素质准备。

旧时,长沙城乡同乡会馆,街坊宗族,皆备有龙灯。一般从初五准备,即前往各乡团收取舞龙费用,而过去人们相信龙灯能带来地方上风调雨顺,且具收瘟之效,故人人乐为出钱。到正月十一,长沙龙灯多半就舞到街头或村上,不但穿街走巷,当然更要入户过庭,在家中表演。

长沙龙灯不同他处特点,是龙头比别处为大,能舞出极多招式。元宵龙灯进入主户家中,一是帮各家各户收去灾病,亦能带来吉祥。如家中不孕者,舞龙者即以龙身围绕不孕妇女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绕行一周号称“麒麟送子”。民国文人胡朴安在其辑录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记有其事,且录有《长沙新年纪俗诗》一首称:“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中国但凡研究元宵民俗者提元宵舞龙,必提长沙“麒麟送子”的龙灯玩法。长沙元宵舞龙,最后收灯时间,大都在正月十五(含十六凌晨),至多不会玩过正月十七。

长沙四乡龙灯,按旧俗收灯时都要玩到长沙城里去。甚至不仅长沙四乡龙灯要进城,邻县龙灯也有进长沙城者。清末民初(注,年后,蒋介石基本统一中国初期,一度严禁龙灯),正月十五夜,长沙城内万龙云集,蔚为壮观。尤其坡子街火宫殿,所有龙灯必往火神庙前坪舞动一番,方高兴离去。

元宵收灯深夜,长沙城内会巡游一条老龙。此龙在迷信观念中是专门负责对全城进行收瘟收疫的。老龙巡游全城时,伴以大锣大鼓,其声苍老凄凉。大人在深夜家中常将幼小孩童藏于怀中,以免孩童受到惊悸。

◆像长沙人打架,玩狮子亦能武能文

有笑话说,三地方人打架,东北人只打不说,上海人只说不打,湖南人又说又打。这极像湖南省会老长沙人昔日元宵舞狮子,既能舞,又会唱。

港片李连杰主演《狮王争霸》很让粤闽狮舞大出风头。但老长沙对粤闽狮舞却不以为然。见识过老长沙元宵狮舞的他们说:元宵粤闽狮舞,拱的无非哑巴狮子。我老长沙元宵狮舞,能武善文,既能跳高台表演武术,又能说唱极富文彩说词。

昔日老长沙元宵狮舞,有踩桌、跳四角,其中最惊险者是爬上叠起六层方桌“登高衔彩球”,甚至还有登上九层高台者,其惊险精彩万状,一点不亚于港片中“*飞鸿”表现。狮舞最出奇最具湖湘特色之处,则在于长沙狮舞既会舞,又会唱。

△元宵舞龙,图为福建舞龙图,实际上长沙舞龙之热列,在全国赫赫有名。图片来源:《年节习俗考全图》

长沙狮舞俗称拱讨米狮子。此种狮舞,并非嬉春贺节纯义务娱乐。讨米狮子既称“讨米”,即含有“梧桐叶落,一根光棍打秋风”意味存焉,换言之,就是在上门表演时,要求主户、店家破费一点,打发几文。

一组元宵舞狮班子,需六人以上:两人舞狮,一人赞唱,另需三四人敲锣打鼓。拱讨米狮子,“所表演节目,能以五尺之布,穷二人之力,遵令表达,演得惟妙惟肖,酷似逼真”。

上世纪80年代,长沙各区文化馆整理长沙民间歌谣,搜出大量元宵狮舞赞唱,这就是拱讨米狮子中的唱词。一般是舞狮者进主家大门即须向主家赞狮,随即开始表演,锣鼓同时伴奏,其歌曰:

喂,神狮进门来,四脚踏金阶,两边锣鼓响,二位伙计耍起来。

喂,神狮头上一点青,二位伙计听分明,别的故事以后扯,你跟东家老板送个新财神。喂,神狮头上一点青,咯真正是东家老板新财神。财神跨黑虎,右手一锭银。财神不是别一个,封神榜上赵公明。手执金鞭常进宝,时时赶上宝和金。

喂,神狮头上一点青,要请二位伙计听商量,别的故事慢慢耍,耍个何仙姑提花篮。喂,神狮头上一点青,咯真正是何仙姑提花篮,八仙飘海神通显,自古到今把名扬。

喂,神狮一耍脑抬抬,二位伙计听开怀,别的故事慢慢耍,耍个姜太公稳坐钓鱼台。钓鱼台,钓鱼台,一钓周朝八百载,二钓文王访贤来,三来搭帮伍吉去砍柴。

喂,神狮一耍把头摇,二位伙计听根苗,别的故事慢慢扯,耍个刘海去砍樵。喂,神狮一耍把头摇,咯真正是刘海去砍樵。山中巧遇胡大姐,斧头神去降金妖。刘海成仙把名标。

喂,神狮越耍越有味,伙计躲在狮衣内,别的故事往后扯,暂且耍个槐荫会。喂,神狮越耍越有味,咯真正是耍的槐荫会。董永卖身行孝郎,七仙姑下凡配成双。

喂,锣莫打,鼓莫擂,神狮尽耍也无味,惊动堂前的贵客,一齐多谢,又少陪。

长沙元宵狮舞唱词,并无规定统一的歌词,全凭赞唱人员随口应对,但得洗口,以免以不祥语句触犯禁忌。舞狮的赞唱,多采用通俗民腔俚调,谐音塞脚,湘人俗称“对同”。

旧时社会,医疗医药水平极不发达,故民间俗信,舞狮可收麻瘟痘*,亦保六畜安全,而长沙传说,狮王为民除害归回天庭时,仍眷回望人间,不幸为到时关闭的天门夹断,故民间供奉者仅为栗木雕刻“狮头大王”,狮身被须另制。老长沙元宵舞狮必唱《送瘟神》,此类歌谣在长沙民间有各种版本保留,现录长沙东山狮舞赞唱《送瘟神》一首如下:“狮子来要张牙露齿,去要稳口藏身。金毛大将过路身,特将主家的猪瘟、牛瘟、鸡瘟、鸭瘟、鹅瘟、豺狗、野猫,一齐拜托金毛大神送走上昆仑”。据闻浏阳河畔东山人家听到唱“送瘟神”歌时,定会故意先不与红包,挽留狮子,让其多拱、多耍、多出吉语。

旧时人家,过元宵时,门前、庭院各处,及鸡埘猪楼无不挂灯点烛,家中小儿亦常手持灯笼,奔跑街衢。舞狮者常在告辞前,大赞主家花灯,使其满意而去,其随口所编舞狮赞灯歌词,可为:“花灯挂在高堂上,香花蜡烛两边分。赞你新年大兴盛,年年月月享太平。赞你田里禾苗好,一年胜过两年春。赞你栏中耕牛盛,猪在栏里长千斤。赞你家家鸡鸭盛,早晚归宿数不清。”

◆流动灯会融南北,鼓锣喧天最癫狂

由龙腾狮舞狂欢之兴,老长沙新春佳节往往又发展出一种以舞龙唱主角的大规模“流动”灯会。灯会之期亦从正月十一起到十五十六晚上止。

年娄子匡《新春风俗志》载,长沙灯会,用彩纸扎成各种鸟兽果实形状的花灯,一人一枝,旌旗引导,鼓乐唱和。百十成群游行乡村或城市之中。每至一家,燃放爆竹,欢迎并备酒食款待,另外又有赠送蜡烛,供做燃料。

其实,民国时期长沙报纸记录的流动灯会,比娄子匡所述更热闹。这支流动的狂热龙灯会常以舞龙前导,花灯随行,此后跟有舞狮大队伍,在长沙热闹街市狂欢舞蹈,有时甚至达到元宵夜暴雨淋漓亦浇不熄元宵舞龙舞狮狂欢。尤其民国初期,随汤芗铭、张敬尧主湘,北方高跷队、蚌壳灯、彩龙船、地花鼓等大批北方元宵表演艺术形式大量涌入,并和长沙流动灯会奇妙融合,形成极富特色的长沙元宵移动狂欢灯会。

这支会移动的灯会,“过街市时,花炮齐燃,满街扰攘,大有歌舞升平气象”。凡遇宽敞人多之处,移动表演队即进行狂热歌舞表演,长沙南正街(今*兴路步行街)樊西巷口、红牌楼及八角亭等处即为旧长沙灯会表演最热闹之处。

年元宵节前,主湘的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禁止长沙城内玩龙灯,有竹枝词借此记前一年长沙元宵繁盛景象称:“绅士龙灯禁止玩,一般朽崽省得忙。记得去年樊西巷,王八婊子齐发狂”。

△元宵舞龙。来源:蒋彝《儿时琐忆》

年长沙《大公报》又载,“湘垣龙灯,于十一日一律上街……十一日晚,虽微雨无甚妨碍,故各龙灯与蚌壳、彩船及小花脸,鼓锣喧天,灯火照耀,往各处表演……”不得不提的是,昔日老长沙移动灯会虽狂热非凡,但亦有不良挑逗性节目上演,如来自北方的渔翁戏蚌,即以美丽女子装扮成蚌壳精,而年轻男子则扮演渔夫,表演时因其具挑逗性,屡遭诟病,且当年龙灯表演,因*府懒*,未加规范,故龙灯队上街表演,常向商家店户无度需索。当然,今天完全可善加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其龙腾狮舞结队狂欢旧景,为今人为旅游而用。

旧时长沙,所有龙灯歌舞在元宵娱乐狂欢完毕后,都要到龙王庙前河滩举行收灯仪式:烧野火一堆,龙灯挨次在火上撩一下,烧去龙身彩纸花布,留下竹织骨架,以备来年再舞。烧龙俗信可将一年瘟疫、贫穷、灾害全部烧掉。当然这只是美好愿望而已。仪式结束,玩龙者聚集河滩,每人可分得一碗虾米稀饭。吃罢稀饭,就算开了个“收心会”,玩灯的各人自自收拾回家。

注1:旧长沙新春假期至“收龙”,即告元宵节全部狂欢及玩乐已毕,各行各业开始收心,努力工作。

注2:老长沙过元宵节时,家家户户必食元宵砣。元宵砣,亦称汤圆,煮食店家以息机园口的柳德芳汤圆老店最好,南货店对外售卖元宵砣则以三吉斋、朱稻香村最为著名。柳德芳汤圆制馅心时,必捶入一些乔饼(橘饼最佳者),这也是柳德芳汤圆其味甜沁人心原因之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丨在旧时的长沙城乡,我们的元宵节龙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