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版故宫套贴,连载的《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十七弹,得到了不少读者不吝赐读。其中有一些读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一些谬误。这次修订版二刻重发,采纳了前期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了一些内容,校勘了笔误,并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图片。虽然不敢说纠正了所有谬误,但应该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详记赏明清皇宫所见的中国古代顶级宫殿建筑艺术,故宫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清宫皇家生活痕迹,也联想到明清皇宫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不敢说“以飨读者”,只是希望和读者共享。谢谢。
——————————————————————————————
后三宫的后门是坤宁门,它是后三宫的一部分,所以坤宁门是向北开,匾挂在北面。而且坤宁门以南算是后三宫地盘,也就是后三宫的第三进院子。
当初朱棣在坤宁门这个位置建的那座门是朝南的,叫做广运门,那时御花园北面的门叫坤宁门,出了坤宁门就是神武门广场。朱棣的御花园叫做“宫后苑”,它是后三宫的一部分。明嘉靖年间改建坤宁宫后的庑廊成为现在的东西板房,中间的广运门成了现在的坤宁门,把原来的坤宁门改称顺贞门。广运门的匾是挂在南面的,改称坤宁门后,把匾挂到了北面,御花园成了后三宫外的园子。
明代时期,叫做宫后苑的御花园是皇宫中唯一的花园。清代时,皇宫里逐渐又增建了一些小花园,那些小花园仅供专人游走。
从坤宁门进入御花园,迎面是一棵连枝柏。
初时此处并无树,是乾隆栽了此树,不知他是把一棵树掰两半种下去的;还是种下去的柏树长两半了,反正后来溥仪和婉容在这里合影来着。这时溥仪已是逊帝,但婉容不是逊后,她就是阔少溥仪的大老婆。有人说婉容是末代皇后,这个完全错误!她的对外正式头衔是“溥夫人”。溥仪和婉容并没有白头偕老,这一悲剧和婉容被胁迫至长春有关,她几次三番欲逃无路,便自暴自弃落得无尸可葬的结局。因此,中国人都知道这棵连枝柏不吉利,从来没有老中青夫妇在此树下合影。
除了连枝柏,坤宁门下一边还有二棵古树,这是楸树。
唐代韩愈曾有“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小路对面的那棵楸树就有老藤缠绕,树已亡,藤仍茂。
御花园里的楸树是明嘉靖时期所栽,现在春季仍有花发。楸木是好木头,比榆木高级,而且它不怕水浸。做家具有点浪费,最常见的用途是做枪托,有水里捞出来的二战老枪那楸木枪托都是完好的。
连枝柏两边摆了一些奇石盆景。看看西边坐在海水江崖上的这块石头。
我看上去这就是牙科大夫虎口拔牙拔出来的老虎后槽牙,可他们说这是孔明参北斗。原来他们说白底黑影那是孔明,黑底白点那是北斗。
连枝柏东边也有一块怪石。
我看这块石头是故宫里最恶心的一块石头了,反映出皇宫里什么恶心事都会发生。可他们说这是海参石。
连枝柏后有一座铜香炉,非常精致。看看它底座上的雕刻,像不像国家大剧院?上面的花纹是三交六椀。
过了连枝柏,御花园的中间有一座院门,这是天一门,门外有两座鎏金青铜麒麟。
其实那两匹吉祥兽它不是麒麟,而是甪端,独角。
这甪端见我给它拍照,不知为何便撅嘴斜眼看着我。在我之前有好多人拍它来着,恐怕它也这么斜眼瞪了那些人。
天一门两边有琉璃影壁。看看这面影壁,琉璃影壁上用乳*色仙鹤的极为罕见。
明初此处并无门,当然也无墙。明代皇宫多有火灾,君臣后妃苦火久矣。嘉靖帝为图吉利,便*靖十四年(公元年)在此处增建院墙,造了此门。嘉靖题名“天一之门”,取自《易经》中的“天一生水”,后被满人改成“天一门”。嘉靖帝虽祈水护宫心切,此门却未曾显灵,嘉靖三十六年(公元年)皇宫的雷火是史上最狠的一次宫内火。
既然为了防火,这座门就都是砖石结构。一尺五高青石基座,白石月台扶手栏杆,白石须弥座上建青砖拱券门。上面是琉璃仿木斗拱,*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那个拱券门青砖墙面光滑如镜,严丝合缝,这墙面肯定是经过打磨抛光。故宫里的砖墙都不见砖缝里的水泥、洋灰等粘合剂,那是因为这些砖都是斜面的,粘合剂在里面露不出来。这种墙面叫做千摆墙,俗话叫“一块玉儿”。虽然这些主结构是砖石的,可还是有红色实榻木门,就是这门扇破坏了大门的祈水功能,门扇上的九九八十一个鎏金门钉也破解不了木门的副作用。
嘉靖帝在此修院子也是有原因的,这个院子里是御花园的核心建筑钦安殿。一般认为这座钦安殿建于朱棣的永乐十八年(公元年),是故宫中路唯一未遭过火的最初建筑。也有另一派人说朱棣的钦安殿是另一座殿,现在已经灭失了,这座钦安殿是嘉靖十四年新建。
钦安殿坐北朝南,下面是五尺高白石须弥座台基,上有一圈汉白玉扶手栏杆。这里的栏杆是有雕刻的,龙凤望柱头,栏板上是双龙花卉。
如果你走到殿后看这些栏板。
你就会发现后面中间一块栏板上是双龙戏水,而其它栏板都是双龙吃草。看看,奇妙在背后,总是很低调。据说双龙吃草栏板是元皇宫旧物。
钦安殿的月台在殿前,正面是御路丹陛,两侧有扶手踏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有三间出厦。明代原装钦安殿前的月台相当宽大,清代在此月台上给钦安殿建了三间出厦。
上面是斗拱抬梁结构,*色琉璃瓦重檐盝顶,脊刹是鎏金宝瓶,上有鎏金华盖。梁枋上是贴金龙凤和玺,上层檐下斗拱贴金,相当豪华。年大修钦安殿时,在脊刹中发现了三千多部经卷,都是藏传佛教经卷。藏传佛教自元代就进入皇宫,元世祖忽必烈尊萨迦派大师八思巴为国师。但钦安殿是明宫,明代皇上尊藏教不假,前后有反复,有高潮也有低谷。明皇宫里有藏寺,不太可能把藏传佛经藏在真武庙脊刹中。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清帝干的事,到底是谁干的待查。年钦安殿大修结束时,这些经卷的绝大部分又都放了回去,保持原貌嘛。我们游客看不见这些佛经,但肯定会得到它的保佑,所以走到钦安殿的时候一定要对着它念一句无论是什么经,感谢菩萨保佑。
你如果注意,可以发现丹陛石上有六条龙。故宫里丹陛石上的石刻飞龙除了双龙戏珠以外,其它都是单数的,三、五、九条,这里为什么是双数六条?这也是有原因的,按照河图洛书所记,十个天地之数分成二组,一至五为一组,六至十为另一组。对这些数字的解读有“万物生存之数”,其中有前面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所以,前面有天一之门,这丹陛石上即有六条龙对应之。由此说来,嘉靖帝建造天一门之后,肯定是改造了这块丹陛石。
钦安殿前面有好几棵白皮松,看上去年代久远。
天一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燎炉,是拜神仪式结束后烧祭品用的炉子。东边是琉璃的,西边是鎏金青铜的。
西边铜燎炉旁边有一座中国最精美的夹柱石,汉白玉石刻满是海水江崖和双龙驾云。
这个夹柱石上竖立着的是五龙捧圣旗,最晚清嘉庆十三年(公元年)还曾重新油饰。
燎炉后面各有一座香亭。
你看这两座香亭,红柱绿枋,*色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说是方亭,结果是半明半暗,是为了有点变化,有小殿前带敞轩的意思。这个亭子应该叫做一屋半间,加起来是二屋一间。故宫里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应该还有一处像这样的地方,四个柱子撑起半明半暗。为什么是红柱绿枋?中国宫廷建筑的习俗是见阳光的漆成红色,见不到阳光的漆成绿色或者蓝色。你如果注意,故宫里的房子多数都是这样,檐下枋梁以上都是绿色或者蓝色,柱窗门都是红色。当然也有例外,那是为了出奇。
朱元璋将帝位传于孙子朱允炆,朱棣本就不服;建文帝朱允炆上台就谋划削藩,朱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就发起清君侧运动,号称去京里勤王,实为要烧烤建文帝。得手之后,朱棣却说“肆朕起义兵,靖内难,神辅相左右,风行霆擎,其迹甚著”。他说的这个神是玄武大帝,后来被他封为北极真武玄天上帝,成为明朝最高保护神。朱棣坐上龙椅后,盖了一些真武庙。最厉害的是重修武当山真武道宫,还在北京地安门建了真武庙。朱棣抢夺建文帝宝座其实属于篡逆,很失道的。他借用玄武大帝的名字,是想说“君权神授”,好让自己率部南征师出有名。因此,他在北京建皇宫的时候,就在宫里建造了一所真武庙,就是这座钦安殿,中轴线上唯一的神庙。玄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居于河图洛书中的坎位,这座钦安殿在皇宫里就是这个位置。最早朱棣时期,这里并不是花园,很空旷,只有钦安殿。朱棣就是在这里祭祀真武大帝,皇宫里的真武庙。朱祁钰的景泰六年(公元年),在这里增建了花园,成为宫后苑。从朱棣建钦安殿的缘由和它应在的位置来看,我也觉着这座钦安殿应该就是朱棣的原作。
钦安殿已经很长时间不开放了,我还真没有进去拜过真武大帝,但是里面肯定有真武大帝像。按照道家描述,真武大帝披发跣足、身着玄袍、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十分威猛,估计钦安殿里的玄天大帝也是这个形象。因为钦安殿未曾遭火,因此其内布置基本还是最初形制,明初原装。
钦安殿的院墙也是宫墙的形式,抹红砖墙,*色琉璃瓦墙檐。但是高度比宫墙可矮多了,站在外面就可以看见院内有钦安殿等建筑。因为院内的这些建筑不似前殿后寝般威武,因此这里的院墙就要矮一些,视觉上就会有园中有小庙的感觉。
过了坤宁门,除了中路的钦安殿,东西两边也有一些楼台亭阁,而且基本是对称的。往东走,坤宁门宫墙下是一排小卖部板房,现在这里出售纪念品,过去卖过餐饮。
小卖部东墙边有一棵古槐,这是蟠槐,俗称龙爪槐。这棵龙爪槐是明初所栽,可以看出人工嫁接的痕迹,现在长成了独眼海盗船长米空的模样。
小卖部前面都是假山叠石,就是著名的艮岳石。看看这座琉璃花坛和假山。
上面图片琉璃花坛中有一棵无叶灌木,这是一棵非常有名的太平花。太平花最早生长在四川盆地,宋代蜀人献于皇上,宋仁宗赐名太平花,种在汴京城中。御花园里的这棵太平花每年初夏开花时,叶绿花白,繁茂有异香。
现在北京很多公园也有太平花,我在潭柘寺就曾见过太平花开着茂盛的花,确有异香扑鼻。
花坛边上还有乾隆从深山老林里砍来的枯木,逢春不能发。其实那是一棵硅化木,就是变成了化石的树干。因为它十分完整,纹理又好看,老乾上山采蘑菇时便把它捡了回家,刻上字给戳在这里了。
向东走到头,有一座随墙门通往东六宫,叫做琼苑东门。
门北御花园东墙下有一座坐东朝西的建筑。
这是绛雪轩,面阔五间进深二间,*色琉璃瓦硬山顶。它的前面有三间出厦敞轩,*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顶。绛雪轩是宫中不多的抬梁结构,楠木门窗,敞轩竹子彩绘。如果不看屋顶,这就是一座民间建筑。绛雪轩最特殊的是它的隔扇窗棱花,虽然是“万”字格,但带有“寿”字边,这个棱花叫做“万寿无疆”。绛雪轩前花坛里本有几棵海棠树,春来便有花发,春去时花瓣如雪花般纷纷落下,煞是好看,因此有绛雪轩之名。慈禧来后,改了情调,从古汴京挖来太平花替代了那几棵海棠。
绛雪轩北有一座亭子。
这个亭子很好看,下面是四柱,上面是*色琉璃瓦八角盝顶,还有三只脊兽。梁枋上是花草枋心苏式彩绘,年代很久远了,二层枋上重绘了部分彩绘告诉你以前的样子。亭子下面有新建的一圈汉白玉栏杆,栏杆外面还有一圈水槽。亭子中间是一个石桌?其实那是井盖,下面是四方形井台。伸头从亭子里面看看上面的盝顶。
嘿,这个盝顶是一个天窗。可以看见上面的斗拱抬梁结构,在四个角增加里外两个转角珩,其上就变成了八角。四根柱子撑起上面八个坡面。这是一座井亭,叫做御花园东井亭。上面那个天窗不是为了接雨水,而是为了从井里打水用的。你看这井台上没有辘轳,他们打水是把水桶挂在长杆一头,然后伸到井里把水打上来。因此,那长杆要有上下腾挪的空间,天窗就是干这个使的。御花园西路和这座井亭相对应处也有一座井亭,那座西井亭和这座东井亭一模一样。故宫里有很多井亭,前面在保和殿身后曾见到二座,后面在东西六宫还可以看到。宫里所有的井亭基本都是像保和殿身后井亭那样形式的,四柱四角盝顶方亭。只有御花园这两座井亭是四柱八角盝顶。故宫内保存完好的井亭已经不多了。对了,故宫里还有一对井亭很特殊,它保存得还算完好,就是掉了点漆。它的特殊之处是屋顶,既不是保和殿后那样的四角盝顶,也不是御花园里这样的八角盝顶,而是*色琉璃瓦卷棚悬山顶。为了给打水的长杆开路,卷棚顶的中间开有一个小天窗。这对井亭在非开放区,寻常游客见不到。
东井亭之北是万春亭,明嘉靖十五年(公元年)所建。
前面的井亭是四柱变八角,这座万春亭是四柱重檐歇山上接圆攒尖顶,而且四面出厦开门。下面台基上有一圈汉白玉扶手栏杆,每面出厦门前有扶手踏跺。隔扇门窗,三交六椀棂花,如意裙板。横枋上都是双龙和玺彩绘,贴金已脱落。上面的脊刹是带铜鎏金绶带的彩色琉璃宝瓶,之上有铜鎏金华盖,最上面是铜鎏金宝珠,非常华丽。
这个万春亭色彩绚丽,造型精巧,世上少见。这种下方上圆结构应该是象征天圆地方,在古代叫做明堂,自周即有。唐代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宫的正殿即为明堂形式的大殿,号称万象神宫,是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筑。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开始(天宝末年,公元年),大唐走上了下坡路。随后不到十年的唐代宗的宝应元年(公元年),回纥(念和)人劫掠洛阳,焚毁明堂。国运的象征一倒,大唐就由盛转衰了,虽后有几次中兴,也难以恢复开元盛世的景象了。
万春亭北面是浮碧亭。
浮碧亭下面是一个水池,水池里有鱼没虾。水池上有一座石桥横跨南北,浮碧亭即建在桥上。因为看上去桥比亭小得多,所以你不好把这座桥叫做亭桥,但是不妨碍你把这座亭叫做水榭。三开间正方形亭子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年),南面的三间出厦敞轩是清雍正十年(公元年)后加的。亭子是带*剪边的绿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琉璃承露盘上宝珠脊刹。敞轩是带*剪边的绿色琉璃瓦卷棚悬山顶。这敞轩虽然是后加的,但和亭子本身的风格一致。你仔细看檐下梁枋之间,是不是有一层镂空木刻?像不像栏杆下部的栏板或者叫华板?它在这里也叫华板,比较少见吧?
看看浮碧亭的木雕双龙戏珠斗八藻井。
浮碧亭北,背靠御花园北墙的是擒藻堂。
擒藻堂面阔五间进深一间,*色琉璃瓦硬山顶,前面有檐廊。这是宫里藏书的地方,皇上逛园子的时候,可以到这里拿本书,举着书本迈着方步,显着皇上学而不厌。乾隆年间有一个很大的文化工程,那就是编撰《四库全书》。竣工后,乾隆从全书里挑了一些常读不厌、手持不倦的高文编做《四库全书荟要》,这些PocketBooks(袖珍本)就存放在这个擒藻堂里。这里现在是故宫书店,还是和书有关。
过了擒藻堂再往西,那里有一处御花园里的制高点,就是堆秀山,山巅有一座御景亭。
这些山石一看就是艮岳石,也就是所谓的太湖石。宋徽宗在汴梁兴建万岁山宫苑,派人从南方采摘各种太湖石,称作“花石纲”。宫苑建成后赐名艮岳,实乃中国史上园林假山之最。后来,靖康二年(公元年)金兵攻陷汴梁,拆艮岳堆山太湖石至燕京修建宫苑,就是现在的北海公园。此后元明清各朝纷纷从金宫苑取石堆山,北京现在的这些皇家太湖石假山差不多就都是取自北海公园的艮岳石。堆秀山上的那座御景亭是一座四柱斗拱抬梁方亭,上面是绿色琉璃瓦*剪边四角攒尖顶,承露盘上鎏金宝珠脊刹。四周虽然没有檐廊,却有一圈汉白玉扶手栏杆。
这里最初是朱棣建的观花殿,想来彼时园中定是种了各色四季花卉供皇上鉴赏的。到了朱翊钧做皇上的时候,他觉着按照风水来说皇宫应该背靠高山,而宫北煤山有点远,靠不住。他便在万历年间在此堆石为山,石上抠磴,山顶盖楼,山中引水四处流淌。遇有重阳时节,皇上便驱一众妃嫔在此爬高,上去之后就可以手揽美女向宫中望去,然后嗟叹“吾宫甚伟,朕心甚美”。当然,朱翊钧那小儿麻了痹之后是肯定上不了这堆秀山了。
钦安殿的西路和东路对称地也有一些建筑。
坤宁门西墙下也有一排小卖部,而且琼苑西门是一定要有的,通往西六宫。在和绛雪轩相对的位置,西路上是坐西朝东的养性斋,这是一座二层双阙楼。
养性斋下面有一个五尺高青石台基,台基上有一圈汉白玉扶手栏杆,正面有扶手踏跺上下。明代时,这座楼叫做乐志斋,面阔七间。清乾隆年间在南北两端尽间前各加三间阙楼,现在就是面阔五间了。一层明间开门,次间和稍间青砖槛墙加吊窗。一、二层之间有一圈琉璃围脊。二层六抹隔扇门,上下层前面有檐廊,二层檐廊上有栏杆。楼顶是*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横枋是花草枋心苏式彩绘,雀替上也是花草,檐柱和墙柱都是方柱。两边的阙楼就是尽间拐弯,形制和正面一样。
明皇们在乐志斋作甚?这里的“乐”是音乐的乐,乐志意为愉悦心志。如何乐志?苗舞羌笛乎?估计这里是明皇的音像厅,看录像唱卡拉OK。清帝们把它改称养性斋,其实意思一样,只不过清帝们在这里玩书画。溥仪退位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还住在后宫,他上高中的年纪(14-19岁)期间,请了一位英文老师,就是英国人庄士敦。这个庄士敦当时住在这座养性斋,溥仪从养心殿骑自行车顺着西一长街来上课非常方便。庄士敦对溥仪影响很大,溥仪的辫子就是被庄士敦忽悠没的。
养性斋北侧宫墙上有一座门,门外是一座琉璃影壁。
这座门出去北面是漱芳斋,往前走可以通到西二长街的百子门,以及重华宫前夹道。其实,御花园东面绛雪轩北侧也有这么一座门,出去是北五所前夹道,现在不开了。
养性斋前也是一片假山,山里有洞,皇上闲时可以和宫女嫔妃们玩藏猫猫。
假山东侧小路上有石子拼画,其中有一列火车,有车头车厢和车轮,是儿童们的最爱。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逛御花园时,让孩子去找自己小时候寻找过的小火车。
养性斋北面是和东井亭相对应的西井亭。然后有和万春亭相对应的千秋亭,你看连名字都是对应的,千秋万春它俩是明嘉靖十五年同时盖的。
千秋亭和万春亭外面看上去一模一样。这种攒尖顶在明代叫做“一把伞”式,很传神哈?进去看看。
里面很黑,只有漏窗上进来的点滴阳光照亮了斗拱。
慢慢适应黑暗之后,发现圆形天花上的蟠龙藻井非常漂亮。支起相机,打开光圈慢慢拍了一张。
内部是贴金团鹤平棋天花,中间是木雕贴金蟠龙藻井,非常漂亮。万春亭和千秋亭精巧别致,造型还有深刻内涵,绝对是皇宫里的建筑精品。
千秋亭东侧有一座御花园东路没有相应建筑的四神祠。
这是坐南朝北的一座八角亭,上面是*色琉璃瓦八角攒尖顶,*色琉璃覆钵上的宝珠脊刹,周围有檐廊。正面有出厦,*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顶。檐廊柱子之间有可以给游人坐下休息的长凳,这个东东的正规叫法是“楣子”。民间建筑的檐廊一般都有这种楣子,下面的叫做“坐凳楣子”;民间亭阁的坐凳楣子通常是相公坐等妹子的地方。它上面对应的叫“倒挂楣子”,一般是在横枋之下,其下是雀替。这里是御花园,檐柱上端肯定用横枋和雀替,有华板,但是没有倒挂楣子。
既然叫四神祠,那肯定里面供的有四位神。哪四位?没说的,一定是东西南北四位大帝,就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座四神祠也是建于明嘉靖十五年。
千秋亭的东面是四神祠,它的北面是和浮碧亭对应的澄瑞亭。
澄瑞亭和浮碧亭一模一样,亭子都是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年),抱厦都是建于清雍正十年(公元年)。宋太宗赵光义曾有诗《缘识》,其中有“遥观极自望云头,碧海波澄瑞日浮”。这两座亭子取名“浮碧”、“澄瑞”当是引此句之意。
澄瑞亭北面是和东路擒藻堂对应的位育斋,形制一样。
这排房子最早叫对育轩,明嘉靖改称玉芳轩,清代改叫位育斋。清雍正时,此屋曾做佛堂,那御花园里就是即有佛堂,还有钦安殿,释道双修。
澄瑞亭西面宫墙下有一座亭子,看上去类似于东路绛雪轩门前的敞轩。其实这座亭子应该叫门殿,它里面宫墙上有一座门,门那边是重华宫的漱芳斋。你看这座门殿,檐柱下有坐凳楣子,上有倒挂楣子,这是标准配置的楣子。
位育斋西墙外的犄角旮旯里有一座很小的亭子。四柱方亭,四角攒尖顶,琉璃宝珠脊刹。也有正规的坐凳楣子和上面的倒挂楣子。这是玉翠亭,重做的额匾。玉翠亭也是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当时叫做毓翠亭。万历年间重修时改称玉翠亭,虽然还念作玉,多了平和气,少了书卷气。
玉翠亭前的那是一棵老杏树,春来尚能花。在东路擒藻堂东墙外也有一座和玉翠亭一模一样的方亭,它们的经历相同。那座亭子最早叫金香亭,现在叫凝香亭。原名很俗,现称很雅。
位育斋东面相对于东路堆秀山的位置有一座楼,这是延辉阁。
延辉阁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斗拱抬梁结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延辉阁的外观是上下二层,上层有一圈檐廊,带寻杖栏杆。看看木制寻杖栏杆,那个净瓶和石头的完全不一样。
仔细看,延辉阁上下两层中间有腰檐,腰檐之上有围脊,围脊之上有斗拱,说明这是一座带有暗层的“阁”。延辉阁正面明间六扇隔扇门,次间下面是青砖槛墙,上面也是隔扇窗。明间隔扇门的等级并不高,就是三抹,上下隔扇门窗都是灯笼框棱花。看看延辉阁隔扇门的贴金如意裙板。
明清时期,皇宫中需要很多女人来工作或者享福。不管来做什么,都要经过挑选,就是选秀女。明代开始的时候是从江南选秀女,皇上派选秀官去江南。见到或者听到谁家女孩好看便去窥窥,选秀官看上的就送到京里给皇上去选。这些女孩也不是任谁都可以的,先也是要经过查验身份的,首先是三教九流之女肯定不行,然后还有其它要求。
清代顺治帝进关以后,多尔衮给他定了一门亲,是自家亲戚。这位皇后虽然漂亮,可是脾气不好,经常惹皇上生气,最后被休了做静妃。顺治对他妈孝庄太后说这回要自己选一个媳妇做皇后,最后选的还是自家亲戚。此后,顺治就学明皇们安排了选秀女大会,流程确定每三年开一次大会。清代皇上选秀女也不是任谁家姑娘都可以,他是要选满蒙八旗官员家的女孩。每到开会之前,各家亲自把女儿送进京城,住进皇家指定的隔离酒店,差旅费皇家报销。到了日子,皇家出动一匹马力小巴拉着这些候选之秀来到神武门。门口有太监领着这些未秀女从神武门侧门洞进入皇宫,她们在神武门内站了一广场。然后,另有太监领着一组六、七女进顺贞门,走到上面这座延辉阁大门前。为什么是大门前?因为门不开,进不去。这个选秀也是分级的,延辉阁大门前这里是海选,有导师太监按照顺眼否预选一遍。秀者去位育斋注册登记,锈者则注销本次海选。海选之后,入阶者只余三分之一,进入复选。复选还是在延辉阁,这次是在正殿内,未秀女们还是六人一组。导师太监让她们走一圈,看看姿态妥否;还要念一段诗词,看看识字否、音悦否。秀者继续注册,锈者注销。这一轮复选之后,入阶者又只剩三分之一。复选之后是密鉴,密鉴不在延辉阁,是在某密室,静怡轩或者体元殿之类的地方,离御花园都不算太远。密鉴导师都是成熟女性叫嬷嬷,此鉴类似于咱们体检时的外科检查,不可描述。密鉴之后,又余三分之一,秀者注册留在宫中,锈者注销放出宫去。密鉴入阶后还要经过一段试运行,一来是训练宫中礼仪;二来是适应宫中寂寞。试运行后,熟化的还剩三分之一,这最后的才是本届大会最终选出来的秀女,是本次大会送选女的八十一分之一。这些秀女进入皇上殿选,皇上可以从这里给自己挑选伴侣。皇上看中留下的一般就是答应和常在,也偶有破格的。康熙帝在选秀时就选中了一位秀女为妃,就是雍正的生母乌雅氏。皇上也可以从这些秀女里给成年皇子们挑选伴侣。还是那位康熙帝,他除了给自己选了一位德妃乌雅氏,还在康熙三十年(公元年)给当时的皇子胤禛选了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就是大太太。
明清宫女劳动人事制度大不相同。明代宫女是终身制,病老之后送去地安门附近西內安乐堂送终。清代宫女有退休制度,宫女在宫里如果未被皇上临幸,则二十多岁便可退休出宫。如果有难愈之病,还可以病退,不需等到二十岁。
钦安殿背后,延辉阁和堆秀山之间,是矮墙围成的一座庭院,四面开门。
站在钦安殿后台基下往北看,一串门。
上面图上最前面的是承光门,后面是顺贞门,再后面的拱券门是神武门。穿过神武门的门洞,可以看见景山公园的山门和绮望楼。这一串门是北京中轴线的一部分。
承光门后两侧各有一匹铜鎏金卧象。你注意看这匹象,他的前腿是匍匐的,而后腿是跪着的。大象本身谐音“祥”,寓意吉祥,这种腿姿的卧象叫做“前福后贵”,更吉祥了。
这个庭院是御花园的北门,所以它的正面是朝北的。转过去看看,承光门。
顺贞门。
东边堆秀山下的延和门。
西边延辉阁下的集福门。
顺贞门在朱棣时期是坤宁门,明嘉靖年间坤宁宫后围廊改宫墙时,正中的广运门改称坤宁门,这座门就改叫顺贞门了。顺贞者,恭顺忠贞,宫中女子座右铭也。顺贞门后的庭院当然就是它的门庭,这个庭院里如果站了很多人,就称作“门庭若市”。
这一堆门都是随墙门,侧门一模一样,承光门稍大,它们仨的两边都有小型琉璃影壁。承光门一关闭就成了顺贞门内的大影壁。顺贞门也是宫墙上的随墙门,它有三个门洞,很正规。
顺贞门是内廷通往皇宫后门神武门的通道,平时不开。什么时候开?钦安殿有道场的时候肯定开,高道们登记、刷绿码后从这里进去钦安殿。皇后从这里出宫去北海、圆明园。如果宫里女眷奉旨见亲戚,只开顺贞门,亲戚们可以从神武门进来在这个顺贞门庭院里见宫中女眷。明代若有宫人亡故,棺材从顺贞门的西门洞出去。清代选秀女时,走顺贞门西门洞进来,然后走集福门去延辉阁。
宫里还有一些车辆进出要走神武门,但是都不能走顺贞门,只能走两边的东西筒子长街和东二筒子街。这些车辆包括进来的水车米车和出去的粪车,还有进来的煤车和出去的煤灰车。
过去,看御花园除了进午门一直往北之外,也可以进神武门往南走顺贞门进御花园。现在神武门只能出不能进了,所以游御花园都是从南往北走。游完御花园,走出顺贞门就是神武门广场,也叫北横街。
故宫中路由南到北到此就算是走完了,走过了皇宫正门天安门,然后是御库端门,阙门午门,朝门太和门,寝门乾清门;看了明代御门听*的太和门,皇宫正殿太和殿,清代御门听*的乾清门,还有燕朝乾清宫。这些就是五门三朝。外朝前三殿的三进院都看了,内廷后三宫的三进院也都看了,还看了御花园。明清皇宫中路都看全了,接下来该向东西两路走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