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执导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影片以写实主义手法,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象征手法,将技术手法和艺术手法结合。反映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勾心斗角,互相算计的黑暗一面和生存之则,深度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现实性和复杂性。
女主人公颂莲本是受过教育的进步学生,但在陈家大院这样一个阴森恐怖的生存环境之下,逐渐被同化,间接害死丫鬟雁儿和三太太,最终因目睹梅珊被杀深受刺激而发疯。四四方方的陈家大院只是一个缩影,封闭的院落看似一个牢笼,囚禁住人的肉体,实则寓示封建势力下无处可逃,真正被囚禁的是人的精神。大红灯笼高高挂不是象征大吉大利,而是代表权力支配,荣华富贵和被控制的人性。女主人公颂莲心理的逐渐扭曲是封建势力及老规矩思想对人思想的*害。不论是当权者对人性的践踏,还是被奴役者对自我的践踏,均体现出封建之恶来源于人心。同时该影片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及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影片中大太太毓如看似不谙世事,但其地位却最为稳固,活得最清楚。二太太卓云外表平易近人,但内心阴险狡诈,其心狠手辣,不停的算计打压身边人。三太太梅珊张扬凌厉,棱角分明,敢爱敢恨,但她深谙陈家大院的生存之道,因此也过的规规矩矩。丫鬟雁儿身份卑微却作着想成为太太的梦,心中满是不甘和怨恨,欲望过重,内心逐渐扭曲,由此也导致了她的人生悲剧。四太太颂莲是有大学学历的洋学生,自尊自立,敢于反抗权威。但其有学问却并不聪明,她不通人情,不懂事故,她倔强好胜,这些“性格缺陷”注定她不能在陈家大院中生存下去,其渐渐被同化乃至其人生悲剧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影片中最特别的两个人物——老爷和继母,两个从未露面之人却恰恰是决定命运之人。继母将颂莲嫁入陈家,却毁了她的爱情和青春,由此也断送了她的一生。老爷制定出一套看似繁琐无用的程序——点灯、封灯、锤脚、点菜,但由此正反映出他手段的高明,凭借这样一种看似高调繁琐的形式,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让死水一般的陈家大院充满看不见的血腥杀戮,让所有人斗的头破血流,而其作为当权者却在静静享受这一快感。
该影片极具讽刺意味,颂莲从一个接受新思想的进步学生,从自由反叛的的象征,从封建势力的对立面,变成陈家大院的四太太,被渐渐同化,享受支配欲望,沉醉其中,自我欣赏,成为封建势力的代表,造成几度人劫,最终也将自己推上一条不归路,导致其最终的人生悲剧。
影片首尾呼应,开始四太太入院,结尾五太太新婚,暗喻新太太有的只是重复的悲剧。影片结尾中黑暗古老的四合院,红灯映照,像是一个牢笼,白雪铺地,疯了的颂莲在院中不停的游走,给人一种压抑悲剧之感,寓意天下牢笼不止一个,受困之人亦不止一个,封建势力下无处可逃。老爷是最核心的人物,是当权者,是规矩的制定者,但在整个影片中从未以正脸示人。暗含太太们争的看重的从来不是老爷,而是灯笼,灯笼所代表的支配权。暗喻封建势力无处不在,不仅限于一个人。无正脸也隐寓无人敢直视强大的封建势力。影片中四季轮回却无春,暗喻院中女人永无春天,封建势力压迫下永无春天。影片选景都在大宅院中,阴森的院子像一座牢笼,她们注定无法逃脱。三太太出去了,但并无院外之景的拍摄,回来后很快被杀死,更体现出无处可逃。
影片中服装变化很好的反映了人物形象心理的变化,影片一开始颂莲一身学生装,后穿素色的旗袍,再后服装华贵艳丽,疯了后穿回学生装,却再回不到过去,更添悲凉之感。影片开始以戏曲开场,鼓声密集,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影片中选用大量京剧唱段,戏曲唱词唱出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锤脚的声音贯穿影片之中,响声在大院中回响,表现出各位太太对锤脚和支配权的渴望,也易于将观众代入。影片结尾欢乐的锣鼓声后伴着深沉悲哀的乐曲,预示悲剧的重复。影片中主选黑白蓝红色,黑白蓝为冷色调,配上大红灯笼,视觉效果强烈。黑色蓝色有深沉压抑之感,让大院显得更阴森恐怖。白色为纯洁透明之色,却在白雪皑皑中上演了一幕幕死亡。红色本为喜庆之色,但红嫁衣却寓示自由青春被束缚,大红灯笼代表支配权,成为一种压迫和束缚。影片通过鲜明的色彩和构图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效果更添悲凉。拍摄手法远近景交替,多用长镜头,使整个场景更加阴沉压抑。
影片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如影片开端的脸部特写,被封灯后各位太太的面部细节,三太太在牌桌下与高医生的暧昧等。影片运用大量象征手法,如四季轮回没有春,天空灰色无阳光只有灯光,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虽刻意为之,但并不显得突兀,反而融于故事,更好的表达出主题思想,不用语音,反而更震撼人心。《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使用大量技术手法,更与艺术手法相结合,无论从音从色还是从各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其揭露的思想更是相当深刻,从对封建势力和老规矩的批判到对人性的批判揭露,使影片得以升华。对影片中强烈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和直白的表达,有人说匠气太重,有人说精致过头,但在观影时,这种直白的表达似乎更震撼人心。不论从技术效果还是艺术效果,该影片确实堪称良心之作,经典之作。